[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真空仪器的超高电压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2367.7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2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喻佳俊;李磊;代新;曾真;黄正旭;高伟;李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02;H01R13/52;H01R13/53;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真空 仪器 超高 电压 接头 | ||
本发明为一种超高电压连接头,包括高电压电缆、护线套、密封垫、固定螺母、冷压公针、绝缘件、接头本体、冷压母针、导线;护线套套设于高电压电缆外周,固定螺母与护线套固定连接;密封垫为中间设置有通孔的锥形体,套设于高电压电缆的外周;绝缘件一端设置有与密封垫相配合的内凹槽,另一端设置有通孔,通孔可容纳焊接有导线的冷压母针;冷压公针固定于通孔内;绝缘件套设于在接头本体内部,并通过接头本体与固定螺母固定。使用时,绝缘件的密封垫受压膨胀,形成密封隔离,同时,冷压母针与冷压公头接触,实现真空电极的引入。本发明中的超高电压真空接头,尺寸小巧、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实现真空密封和高电压传输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连接装置,特别涉及真空类仪器的高电压电接头。
背景技术
精密分析仪器常常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运行,如质谱仪器,该类仪器常常需要保证高真空环境以取得更好的检测效果。于此同时,该类仪器也常常需要高电压运行。因此如何既保证仪器所需要的高真空环境,又要使能在保证结构设计紧凑的情况下采用高电压接头将超高电压电极引入仪器,避免放电现象,往往成为精密仪器设计的一大难题。
目前常见的普通超高电压接头采取公头和母头分开的形式,公头一般与精密仪器安装在一起,中间芯为导体,利用环氧树脂胶封固定导体,起到密封和绝缘作用;外面采用o圈的形式压在精密仪器腔体上起到密封作用;母头内部利用长硅胶管套住导线,导线上焊上插针。现有技术中只是增加了电极和地极的距离,并未从真正意义上隔离开电极和地极;整套系统占用空间大,难以将其应用于需要节省空间的精密仪器上;并且成本技术要求高,结构复杂。
另外还有焊接形式的超高电压接头,利用陶瓷焊接代替环氧树脂封胶形式起到密封和绝缘效果,这种方式对技术要求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真空仪器的超高电压接头,该超高电压真空接头,尺寸小巧、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实现真空密封和高电压传输效果。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超高电压连接头,包括高电压电缆(1)、护线套(2)、密封垫(3)、固定螺母(4)、冷压公针(5)、绝缘件(8)、接头本体(9)、冷压母针(10)、导线(11);护线套(2)套设于高电压电缆外周,固定螺母(4)与护线套(2)固定连接;密封垫(3)为中间设置有通孔的锥形体,套设于高电压电缆(1)的外周;绝缘件一端设置有与密封垫相配合的内凹槽,另一端设置有通孔,通孔可容纳焊接有导线的冷压母针;冷压公针末端固定于通孔内,冷压公针的前端位于内凹槽的底部;绝缘件套设于在接头本体内部,并通过接头本体与固定螺母固定。
进一步地,护线套(2)的外周上设置有凹槽,固定螺母(4)的一端设置为凸出端,凸出端与凹槽嵌合实现护线套与固定螺母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密封垫(3)的通孔直径小于绝缘层直径;密封垫位于不锈钢螺母内部,并与护线套相抵接。
进一步地,冷压公针(5)焊接在高电压电缆(1)的电极导体上。
进一步地,绝缘件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聚醚醚酮材料、陶瓷或其它绝缘材料。绝缘件的通孔内还设置有卡块;冷压公针(5)通过卡块固定于通孔内。冷压公针与绝缘件通过胶水进一步固定及密封。绝缘件还设置有固定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6)设置于绝缘件(8)与接头本体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接头本体外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密封垫与绝缘件的形状配合,使得密封垫受压膨胀,形成密封隔离组件,同时,还在绝缘件与接头本体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并用胶水固定冷压公针,实现高电压连接头的全面隔离。该设备通过绝缘密封的方式,全面隔离开电极和地极,实现了隔离的放电,无限延长放电沿面的作用效果,能在有限的距离内实现高电压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23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下壳体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