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源数据校核的多方式出行O-D需求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1757.2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9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四兵锋;杨小宝;高自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30 | 分类号: | G06Q50/30;G06Q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付生辉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校核 多方 出行 需求 估计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多源数据校核的多方式出行O‑D需求估计方法,包括:S1.选取交通网中的基本元素,根据基本元素之间的出行需求建立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模型;S2.对用于校核O‑D需求估计量的多源历史交通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统计计算得出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利用步骤S1的模型和步骤S2的计算结果,对多方式O‑D需求进行估计,得到新的O‑D需求总量。本方法基于多个数据源进行统计,打破以往单一方式O‑D需求估计的局限性,综合考虑了路网中各种出行方式的交通特性,反映O‑D需求与路段流量之间的互反馈机制,有效解决了O‑D估计值与实际观测值的一致性问题,得到的城市多方式O‑D需求分配结果满足用户平衡准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出行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多源数据校核的多方式出行O-D需求估计 方法。
背景技术
O-D(Origin-Destination)需求描述了交通系统中出行单位在不同交通小区之间的出行 需求量,可反映特定时间内的人、车等交通参与者在路网中的分布状态。O-D需求是进行 交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如何科学、准确的预测或估计交通系统O-D需求一直是 交通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是典型的多方式出行模式,多方式O-D需求描述了城市内不同出 行方式的O-D需求分布情况,是制定综合交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数据支撑。在多方式交通 网络中,出行者除了选择交通工具外,还要选择出行路径,只有全面考虑影响出行者交通 选择的重要因素,才能对城市多方式O-D出行需求进行准确的估计。因此,提出面向城市 多方式O-D需求的估计方法,对于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传统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中,O-D估计是基于居民出行调查展开的,需要耗费大量 的人力和物力,成本高昂,且周期很长,数据更新困难,这些缺陷严重影响着O-D需求估计的有效性。随着交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源信息流对城市交通管理的影响日益显著,大量实时交通数据可快速准确获取,实时准确的多源交通数据对O-D需求估计等交通管理问题带来了有效支撑。而现有的城市路网O-D需求估计方法基本上都是针对单一模式路网展开的,很少针对小区间的不同方式需求进行计算,这些方法很难考虑路网中不同出行方式的交通特性,也不能分析出行者的交通工具选择及路径选择等综合出行行为。同时,现有方法所采用的校核数据来源单一,通常仅使用路段检测流量对O-D估计值进行校核,无法满足交通管理对O-D需求估计的精度要求。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校核的多方式出行O-D需求估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源数据校核的多方式出行O-D需求估计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该方法包括:
S1.选取交通网中的基本元素,根据基本元素之间的出行需求建立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 模型表示为G(M,N,A),其中M为路网中出行方式的集合,N是节点集合,A为路网中路段集合;
S2.对用于校核O-D需求估计量的多源历史交通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统计计算得出所 需要的基础数据;
利用步骤S1的模型和步骤S2的计算结果,对多方式O-D需求进行估计,得到新的O-D 需求总量。
进一步地,所述基本元素包括:节点,所述节点包括:
产生出行需求的小区节点集合R,其元素用r表示,即
吸引出行需求的小区节点集合S,其元素用s表示,即
道路交叉口节点集合I,其元素用i表示,即
节点r到s之间的出行需求称之为O-D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基本元素还包括:路段,路段表示相邻节点之间的道路连接,用a来表 示,a∈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17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机云备份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 下一篇:混液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