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处理铜端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铜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1071.3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4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邹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丹徒区华发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00;C22B15/00;B01D53/74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214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处理 端子 生产过程 产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铜端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铜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除去铜屑中的铁屑;S2:将S1中的铜屑置于500~800℃的温度下除去有机物;S3:将S2中的铜屑压制成块。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能够有效除去铜屑中的杂质,提高其回收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铜端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铜屑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加工业制造基地和铜基础产品输出国。我国是世界上精铜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平均增长率是全球的2.4倍,特别是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增加约30万t,成为拉动世界铜消费增长的主要国家。我国的铜主要用于电力、电子电气、机械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铜的短缺状况尤为突出。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报告显示,在建筑、汽车等行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铜材消费呈稳步上升态势,需求量的增速远远高于产量增速。
铜资源严重不足是我国铜工业最突出的问题,我国铜工业冶炼能力大大超过铜精矿的保障能力。我国铜基础储量3042万t,资源量3177万t,资源总量6218万t。铜矿储量与国外可比部分,不超过1800万t,居世界第七位。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铜资源依然很贫乏(尤其是缺乏富铜矿),与国外铜资源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国内铜精矿的供应不到30%,超过70%的需要依赖进口。
在铜端子或含铜连接器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铜屑,由于铜的价值较高,因此铜屑也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然而目前铜屑的回收工艺水平差,杂质率高,最终回收后的铜屑质量较差。可见铜屑的回收工艺仍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处理铜端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铜屑的方法,能够有效除去铜屑中的杂质,提高其回收利用率。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铜端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铜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除去铜屑中的铁屑;
S2:将S1中的铜屑置于500~800℃的温度下除去有机物;
S3:将S2中的铜屑压制成块。
进一步地,S1中,利用磁选机除去铜屑中的铁屑。
进一步地,S2中,采用卧式流化床烘烤S1中的铜屑。
进一步地,S2中,烘烤时间为5~10分钟。
进一步地,S2中,采用氧化炉对卧式流化床的产生的有机热气进行裂解并回收热量供给卧式流化床烘烤使用。
进一步地,S3中,铜屑被压制成圆饼状块体。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能够有效除去铜屑中的杂质,提高其回收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用于处理铜端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铜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铜屑收集起来后放入磁选机中,在磁力作用下除去铜屑中的铁屑。为了提高去除率,可将铜屑进行两次磁选处理。经过此步骤后,铜屑中的铁屑残留率不超过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丹徒区华发五金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丹徒区华发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10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壁挂炉的热量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螺栓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