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制备有机酸和环氧丁烷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0802.2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3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国;邵秀英;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联创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联创聚合物有限公司;淄博联创聚氨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1/235 | 分类号: | C07C51/235;C07C57/04;C07C63/06;C07D301/08;C07D303/04 |
代理公司: | 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37250 | 代理人: | 柳彦君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制备 有机酸 丁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环氧丁烷的方法,同时涉及一种制备有机酸和环氧丁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酸(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或苯甲酸等)的传统氧化合成工艺中,反应的温度高、收率低、副产物多,危险性高,装置投资大。近年来一直在探讨一种新的合成工艺路线,可以降低有机酸的合成反应温度、减少副产物、降低装置投资成本。
环氧丁烷是可用于生产各种聚氧化丁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农药乳化剂和润湿剂、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合成,由于其结构原因,所制成的化学品具有其他产品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因此应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流程简单、副产物少和无污染的生产环氧丁烷的绿色催化工艺的研究。目前环氧丁烷催化氧化的气固相反应,所需的反应条件苛刻,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且反应的选择性还尚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开发一种以氧气或空气为氧化剂,条件温和、工艺简单、选择性高的环氧丁烷生产工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制备有机酸和环氧丁烷的方法,同时催化有机醛和丁烯进行氧化反应同时制备有机酸和环氧丁烷,有机酸和环氧丁烷选的择性均高于95%,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副反应少、产物容易分离。
本发明所述的同时制备有机酸和环氧丁烷的方法,以有机醛和丁烯为原料,以氧气或空气为氧化剂,以有机液体溶剂为介质,以吡咯合成金属盐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50~160℃,反应压力为0.05~3.5Mpa,进行催化反应同时得到有机酸和环氧丁烷。
有机醛为丙烯醛、甲基丙烯醛或苯甲醛。
本发明有机醛和丁烯同时进行氧化反应,在工业化后可将两种原来单独进行生产的产品放在一套装置内进行生产,可以降低投资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副产物、降低能耗,意义重大。
反应方程式如下:
式中:R代表丙烯基、甲基丙烯基、苯甲基等有机基团。
有机醛和丁烯的摩尔比为1:0.05~1:10,优选1:0.5~1:6。
有机液体溶剂选自甲醇、乙醇、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丙酯、乙腈、甲苯、二氯甲烷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有机液体溶剂为乙醇、乙酸乙酯或乙酸丙酯。
催化剂添加量为5~200ppm,优选5~150ppm。
反应温度为60~140℃,反应压力为0.05~2.5Mpa。
丁烯与氧气的摩尔比为1:0.5~1:6;丁烯与空气中所含氧气的摩尔比为1:0.5~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的是同时催化有机醛和丁烯进行氧化反应制备相应有机酸和环氧丁烷。在本发明各种反应条件下有机酸和环氧丁烷选的择性均高于95%,反应体系中其他产物主要有有机酸的衍生物、未反应完的有机醛及其衍生物;由于环氧丁烷与有机醛或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的沸点相差较大,反应完成后用简单的蒸馏、精馏操作就可以将各种产物进行分离。
(2)氧气或空气廉价易得且无污染,是最理想的氧源,本发明以丁烯为原料,氧气或空气为氧化剂,条件温和、工艺简单、选择性高。
(3)本发明中有机酸和环氧丁烷的选择性高,反应操作简单、易行、副反应少,产物容易分离。
(4)本发明使用了吡咯合成金属盐作催化剂,使有机醛和丁烯与氧气或空气的氧化反应在液相中进行的,因此反应过程中温度较低、压力也较低,降低了生产过程的能耗、减少了副反应的可能性,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市售的分析纯试剂。
实施例1
在25mL含有1.0×10-3mmol四吡咯铜盐的乙酸丙酯溶液中,加入5.0mmol丙烯醛,分别充入0.1MPa的丁烯和1.0MPa空气,在温度为65℃下进行搅拌反应,经气相色谱分析,丙烯醛和丁烯的转化率为37%,丙烯酸和环氧丁烷的选择性为95%。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联创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联创聚合物有限公司;淄博联创聚氨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联创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联创聚合物有限公司;淄博联创聚氨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0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