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维缓冲减振的整体悬臂结构弹簧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9946.7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9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以都;陈曙光;吴琼;高瀚君;高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连接孔 多维 减振 结构弹簧 整体悬臂 悬臂梁 方向悬臂 空间利用率 空间适应性 拆卸方便 刚度变化 隔振作用 变刚度 隔振体 互换性 冲体 加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多维缓冲减振的整体悬臂结构弹簧,涉及一种缓冲减振技术,具体包括:端面一、端面一连接孔、悬臂梁单元、端面二、端面二连接孔;其中,悬臂梁单元又由y方向悬臂梁、z方向悬臂梁组成。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维缓冲减振的整体悬臂结构弹簧的端面一设有端面一连接孔,端面二设有端面二连接孔,分别用于连接隔振体与受冲体,端面一和端面二之间设有悬臂梁单元。本发明加工、安装与拆卸方便,互换性较强,可靠性较高,适用范围广,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维缓冲、隔振作用,能够满足较大范围的刚度变化要求,实现变刚度的需求,有较强的空间适应性,且空间利用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减振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维缓冲减振的整体悬臂结构弹簧。
背景技术
冲击环境是舰艇在其服役期内不可避免的问题,其冲击源主要有接触性爆炸,如遭受导弹、激光炸弹的直接攻击;水中非接触性爆炸,如遭受声纳鱼雷爆炸的冲击;以及自身武器发射时反冲击造成的冲击。众多的海上战例及实船水下爆炸冲击试验结果表明,海军战斗舰艇在水下爆炸环境中所显示出的突出薄弱环节,是舰艇上许多重要设备及装置的抗冲击性能过差,因此舰艇机械设备的抗冲击性能对于舰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目前的缓冲器多采用多个缓冲元件组合而成,而且还需要相应的导向原件、限位原件等,其有效缓冲区域所占整个缓冲器的空间占比较小,造成空间浪费;并且在缓冲器的组装、安装上较为复杂,而且其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而且,一经损坏,互换性较差。另外,目前的缓冲器或者隔振器多为单向缓冲器或者单向隔振器,有些即使能实现一维以上的缓冲隔振作用,其另外维度的缓冲隔振效果也非常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多维缓冲减振的整体悬臂结构弹簧,该结构弹簧突破常规缓冲隔振方案,构思新奇,加工、安装与拆卸方便,互换性较强,可靠性较高,适用范围广,既可用于需要缓冲的设备,又适用于隔振情景,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维缓冲、隔振作用,能够满足较大范围的刚度变化要求,实现变刚度的需求,空间利用率较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多维缓冲减振的整体悬臂结构弹簧,其特征在于,采用整体式结构,具体包括:端面一、端面一连接孔、悬臂梁单元、端面二、端面二连接孔。端面一设有端面一连接孔,端面二设有端面二连接孔,分别用于连接隔振体与受冲体,端面一和端面二之间设有悬臂梁单元。
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维缓冲减振的整体悬臂结构弹簧,构思新奇,突破了传统缓冲器和隔振器由较多元件组合而成的特点,采用整体式结构,构思新奇,加工、安装与拆卸方便,其可靠性有较大提高,互换性有较强,适用范围广,既可用于需要缓冲的设备,又适用于隔振情景。
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维缓冲减振的整体悬臂结构弹簧,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联使用,对空间有较强的适应性。
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维缓冲减振的整体悬臂结构弹簧,除去端面外,其余皆是缓冲区域,缓冲区域空间占比大幅度提升,空间利用率较高。
所述的悬臂梁单元为L型,即由一根沿着z方向的梁和一根沿着y方向的梁组成,L型悬臂梁有6个自由度,既能够承受空间三个方向的冲击和振动,又能实现三个方向的扭转冲击和振动作用的缓冲隔振效果,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维缓冲、隔振作用。
所述的悬臂梁单元,根据缓冲隔振所需的刚度要求,L型悬臂梁弹簧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多组串联在一起使用,或者结合z方向的悬臂梁、y方向的悬臂梁组成缓冲减振区,能够满足较大范围的刚度变化要求。
所述的y方向的悬臂梁和z方向的悬臂梁既可以是等截面的,也可以加工成变截面,以达到变刚度的目的。
所述的y方向的悬臂梁和z方向的悬臂梁的截面形状既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其它形状。
所述的端面一和端面二可以在同侧,也可以在不同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99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