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入直播连麦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9092.2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9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明万程;曾东方;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N21/47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白莹;李冬梅 |
地址: | 550003 贵州省贵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入 直播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入直播连麦的方法及装置,连麦合成服务器接收主播端发送的用于指示至少一个连麦端的连麦请求,为所述连麦端选择至少一转换服务器,将转换服务器的标识通知至相应的连麦端,从转换服务器接收相应连麦端的音视频数据,将所有连麦端的音视频数据与从主播端接收到的音视频数据合成后发送至CDN直播服务器。本发明选择最佳接入节点保证了传输线路最佳,通过对传输协议的包头进行改进保证了传输质量;音频优化技术保证音视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入直播连麦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互动直播业务初兴起时,观众只能单向观看主播;后来由于观众的互动需求,逐渐开发出文字与弹幕的互动功能;为了进一步丰富主播与观众的互动体验,产生了直播连麦业务,即主播可以与特定的观众(可称为连麦观众或连麦粉丝)进行多人的音视频互动,而普通观众可以观看主播与连麦观众的音视频互动过程。
现有技术中通过连麦管理服务器接收被接受连麦的第一终端推送的第一直播流以及第二终端推送的第二直播流,并控制被接受连麦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以实时视频会话方式进行连麦互动,通过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节点加速分发音视频直播数据。此种方式的缺点是:CDN节点主要用于缓存数据,对实时数据传输支持较差,且数据安全性较差;CDN节点一般基于localDNS调度,调度不够精确,选取的接入节点和线路可能不是最佳;连麦主要采用现有传输协议,未对直播连麦传输进行专门优化;抗网络波动和干扰能力差;没有对音视频效果进行优化,通话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直播连麦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直播连麦的方法,包括:
连麦合成服务器接收主播端发送的用于指示至少一个连麦端的连麦请求,为连麦端选择至少一转换服务器,将转换服务器的标识通知至相应的连麦端,从转换服务器接收相应连麦端的音视频数据,将所有连麦端的音视频数据与从主播端接收到的音视频数据合成后发送至CDN直播服务器。
进一步地,为连麦端选择转换服务器包括:确定各连麦端的归属地,为属于相同归属地的连麦端选择此归属地所属的大区集群节点中的一转换服务器。
进一步地,为属于相同归属地的连麦端选择此归属地所属的大区集群节点中的一转换服务器包括:获取大区集群节点中的各服务器的负载程度并选择负载程度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服务器作为转换服务器,和/或,获取大区集群节点中各转换服务器的链路延迟并选择链路延迟小于预设链路延迟阈值的服务器作为转换服务器。
进一步地,获取大区集群节点中的各服务器的负载程度包括:获取大区集群节点中的各服务器的实时负载程度和加权系数,将各服务器的实时负载程度和加权系数的积作为此服务器的负载程度。
进一步地,连麦合成服务器从转换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包后向转换服务器返回响应信息时,在响应信息的包头的选择确认数据包长度字段中添加已确认的连续数据包的个数,在响应信息的包头的选择确认数据包起始标识字段中添加已确认的连续数据包的起始标识,在响应信息的包头的选择确认数据包结束标识字段中添加已确认的连续数据包的结束标识。
进一步地,连麦合成服务器从转换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包时,从此数据包的包头的媒体类型字段获知并记录此数据包的媒体类型,此媒体类型为视频或音频,连麦合成服务器在直播网络的网络传输质量不满足预设标准时,丢弃部分媒体类型为视频的数据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入直播连麦的装置,应用于连麦合成服务器,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从接收主播端发送的用于指示至少一个连麦端的连麦请求;
选择模块,用于为连麦端选择至少一转换服务器;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转换服务器的标识通知至相应的连麦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90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