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8808.7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1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于大永;金旭东;冯宝民;卢轩;史丽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55 | 分类号: | A61K36/855;A61K36/74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226 | 代理人: | 朱秀芬 |
地址: | 1166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胃癌 中药 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癌是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其发病率约占我国全部肿瘤的第一位,全国每年死于胃癌的患者已超过万。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待患者自行就诊时多数已属中晚期。出现以下临床症状时应引起高度警觉,胃部疼痛,开始仅感到上腹部不适或有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常被误认为是胃炎或溃疡病。食欲减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责门部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返流。胃窦癌可出现呕吐。便血,可在胃癌早期出现,小量胃内出血的表现是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多时可出现呕血和黑便。腹泻、便秘、胃下部不适、扣压上腹有深压痛及轻度肌紧张,也可视为胃癌的早期信号。
中医认为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或感受外邪,引起机体脏腑经络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出现食积、气滞、血癖、痰结、邪毒奎滞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瘤瘾,形成癌肿。胃癌的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癖、痰凝、毒结为标。
目前,常用治疗胃癌的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放疗、热疗、免疫治疗等。中医对胃癌尤其是慢性胃病引起的胃癌的诊治有其独特的见解,且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及进展。但在中药用药的剂量上,应仔细斟酌,具体多少剂量和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需要长期的临床实践。因而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错综复杂,效果参差不齐的处方,很多存在起效慢、针对性差的问题,仍需要改进或突破。
目前,很多患者往往过于重视西医对胃癌类疾病的治疗,从而忽略了中药治胃癌的方式,可能失去一个本来能够恢复身体健康,甚至痊愈的机会。并且中药由于口味清苦,口感不佳,致使大多数人不愿意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以上问题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复方,它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石蝉草20~25份、藤梨根25~35份、白花蛇舌草20~25份、山楂15~20份、三七8~15份、仙鹤草10~20份、延胡索25~35份、甘草 8~15份、党参15~25份、大青叶10~20份、刺五加8~15份、白芍10~20份。
上述治疗胃癌的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蝉草、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山楂、三七、仙鹤草、延胡索、甘草、党参、大青叶、刺五加、白芍按照一定的配比清洗后粉碎,放入75%乙醇中浸泡8~12小时;
(2)将步骤(1)中75%乙醇浸泡物放入超声细胞粉碎机中超声提取3次,每次40分钟,每次提取后滤出提取液,并重新加入75%乙醇进行超声提取,合并提取液;
(3)将步骤(2)中的提取液过滤后浓缩至浸膏,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后,将两种提取物混合,过80目筛即得。
上述治疗胃癌的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加入75%乙醇的量与药材总量的比为10mL∶1g。
上述治疗胃癌的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重新加入75%乙醇的量为步骤(1)中加入75%乙醇量的0.7倍。
上述治疗胃癌的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过滤为减压过滤。
上述中药复方的药物制剂,所述中药复方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或滴丸。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为药物领域在制备上述剂型中常规和通用的辅料,并按照本领域常规制备方法制得。
上述治疗胃癌的中药复方应用在治疗胃癌的药物中。
本发明所用的原料的药效: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补脾和胃、调和诸药的功效。
石蝉草:性凉,味淡、微苦。归肺经、脾经、肝经、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止痛利水的功效。
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性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功效,常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
大青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常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喉痹口疮、痄腮、丹毒的治疗。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气滞血瘀诸痛的治疗。
刺五加: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常用于脾肺气虚证,肾虚腰膝酸痛,心脾不足,失眠健忘的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88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产品检测分选设备分档落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迷迭香妇科凝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