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8453.1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2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蔡见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7F17/12 |
代理公司: | 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44395 | 代理人: | 马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快递 寄件码 分配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递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快递柜的普及,大部分人群寄件越来越依赖快递柜。目前快递柜寄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寄件码寄件方式,一种是扫码寄件方式。随着使用寄件码投递业务的用户量的海量增长,目前行业内均为实时生成寄件码,在使用寄件码寄件时,由于寄件码的位数是限定的,换句话说就是寄件码的总数是固定的,随着寄件码寄件业务的海量增长,而寄件码又是实时生成的,所以面临着寄件码重复的风险。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方法及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寄件码易重复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A、针对不同的渠道,生成多个不同号段的寄件码并保存至数据库中;
B、加载数据库中不同号段的寄件码至缓存中;
C、接收用户请求寄件的指令,从缓存中获得与用户请求渠道对应的寄件码,并分配给用户;
D、回收缓存中已使用状态和已失效状态的寄件码,并重新初始化至数据库中。
所述的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将不同渠道的渠道信息配置至数据库中;
A2、为不同渠道制定不同号段,并根据不同号段生成相应的寄件码,且寄件码两两之间互不相同。
所述的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
E、判断缓存中不同号段寄件码的数量是否低于缓存阈值,若低于缓存阈值,则重新加载数据库中相应号段的寄件码至缓存中。
所述的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之后、D之前还包括:
当用户在快递柜输入寄件码时,快递柜将所述寄件码作为请求参数,向后台服务器发起获取相应订单信息的请求;
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寄件码获取所述请求后,对寄件码的合法性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后返回相应的订单信息至快递柜;
快递柜接收到所述订单信息后,打开快递柜相应格口,以完成投递;
在投递成功后,后台服务器将寄件码标记为已使用状态。
所述的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之后、D之前还包括:
在检测到寄件码超过预定时间未使用时,则将寄件码标记为已失效状态。
所述的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将缓存成功的寄件码标记为已缓存状态。
所述的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将分配成功的寄件码标记为已分配状态。
一种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系统,其中,包括:
寄件码生成模块,用于针对不同的渠道,生成多个不同号段的寄件码并保存至数据库中;
寄件码加载模块,用于加载数据库中不同号段的寄件码至缓存中;
寄件码分配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请求寄件的指令,从缓存中获得与用户请求渠道对应的寄件码,并分配给用户;
寄件码回收模块,用于回收缓存中已使用状态和已失效状态的寄件码,并重新初始化至数据库中。
所述的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系统,其中,所述寄件码生成模块具体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将不同渠道的渠道信息配置至数据库中;
寄件码生成单元,用于为不同渠道制定不同号段,并根据不同号段生成相应的寄件码,且寄件码两两之间互不相同。
所述的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系统,其中,还包括:
重新加载模块,用于判断缓存中不同号段寄件码的数量是否低于缓存阈值,若低于缓存阈值,则重新加载数据库中相应号段的寄件码至缓存中。
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使得不同渠道拥有不同号段的寄件码,便于个性化需求拓展,并且由于号段的存在,扩充了寄件码容量;使用缓存加快用户获取寄件码的交互时间;由于寄件码预先生成,可以完全杜绝重复情况;通过对寄件码的回收利用降低数据库储存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快递柜的寄件码分配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84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