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及移动支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8316.8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9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范楠迪;周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F21/53;G06Q20/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5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管理模块 命令管理 钱包支付 安全管理模块 开放系统环境 可信执行环境 文件管理模块 移动终端 应用 管理安全 开放系统 模块连接 认证数据 数据隔离 文件数据 应用系统 应答 申请 隔离 返回 改造 安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支持相互隔离的开放系统环境和可信执行环境,可信执行环境中运行钱包支付应用,钱包支付应用包括通讯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以及命令管理模块;通讯管理模块通过APDU命令‑应答对与开放系统环境进行交互;命令管理模块与通讯管理模块连接,用于接收APDU命令以及返回APDU命令的处理结果;安全管理模块和文件管理模块与命令管理模块连接,分别用于管理安全认证数据和文件数据。本申请避免应用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改造的同时,TEE环境将其与开放系统数据隔离,提高了钱包支付应用的安全等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信执行环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支付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交、地铁、超市等小额支付领域,大量使用卡片进行刷卡消费。支付时,POS机的支付系统向卡片的操作系统发送APDU命令,操作系统对APDU命令进行处理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POS机,完成支付。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推进,小额支付应用的载体不仅局限于卡片,基于手机、手环等电子设备的支付应用逐渐成熟,但由于电子设备支付的载体不再是物理隔绝的卡片,所以也就对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手机等电子设备载体的支付应用,如果基于开放的操作系统,支付过程中会存在多种风险,譬如手机病毒、钓鱼、木马等,为保证安全,支付应用可能会实时联机,更新密钥,但是现有的卡片支付都是在脱机状态下进行的,这就需要改造现有的公交、地铁等设备系统,研发和设备更换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支付方法,降低运维成本,简化费用管理方式,方便联合经营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支持相互隔离的开放系统环境和可信执行环境,可信执行环境中运行钱包支付应用,钱包支付应用包括通讯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以及命令管理模块;通讯管理模块通过APDU命令-应答对与开放系统环境进行交互;命令管理模块与通讯管理模块连接,用于接收APDU命令以及返回APDU命令的处理结果;安全管理模块和文件管理模块与命令管理模块连接,分别用于管理安全认证数据和文件数据。
如上的,其中,文件管理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应用文件,每个应用文件与移动终端的一个应用功能对应,不同的应用文件相互隔离;每个应用功能具有唯一的应用标识符,应用文件的文件名为对应的应用功能的应用标识符。
如上的,其中,每个应用文件包括至少一个二级文件,不同的二级文件在应用文件中具有各自的偏移量。
如上的,其中,每个二级文件具有与其数据源类型相应的文件标识。
如上的,其中,命令管理模块支持APDU命令集,APDU命令集包括个人化命令和应用命令,应用命令包括圈存命令、消费命令、复合消费命令。
如上的,其中,安全管理模块包括安全属性设定子模块、安全状态管理子模块、密码算法子模块、安全认证子模块以及传输数据保护子模块。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支付方法,适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支持相互隔离的开放系统环境和可信执行环境,可信执行环境中运行钱包支付应用,移动支付方法包括:可信执行环境接收来自开放系统环境的支付应用客户端的APDU命令;对支付应用客户端进行身份验证;若身份验证通过,则调用钱包支付应用中的文件,对APDU命令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支付应用客户端。
如上的,其中,钱包支付应用包括至少一个应用文件,每个应用文件与移动终端的一个应用功能对应,每个应用文件具有唯一的应用标识符作为文件名称;其中,APDU命令包括需要打开的应用功能的应用标识符;钱包支付应用根据应用标识符调用相应的应用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恒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83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