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漏防爆的锌锰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6929.8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9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知金;颜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山电池工业(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6/06 | 分类号: | H01M6/06;H01M2/02;H01M2/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叶敏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漏 防爆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锌锰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防爆的锌锰电池。
背景技术
锌锰电池亦称为碱性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碱锰电池,是锌锰电池系列中性能最优的品种。适用于需放电量大及长时间使用。电池内阻较低,因此产生之电流较一般锰电池为大,而环保型含汞量只有0.025%,无须回收。碱性电池是最成功的高容量干电池,也是目前最具性能价格比的电池之一。
现有的锌锰电池,很多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能力来降低电池成本的目的、虽然经过多年的技术及生产工艺的改进,漏液控制技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当产量增加时,漏液问题还是不能彻底解决。并且,在现有技术的锌锰电池,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其内部会产生出气体,由于无法将气体散出,从而导致电池变形,甚至会随着内部压强增大而产生爆炸。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既可以解决漏液问题又能防止电池爆炸的锌锰电池,是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爆防漏的锌锰电池,防止锌锰电池内部压强过大,产生爆炸,提高了锌锰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漏防爆的锌锰电池,包括:电池外壳、传电杆、防漏垫及负极片,所述电池外壳为一开口一端闭合的中空结构,所述电池外壳的开口端与所述负极片闭合形成收容腔,所述传电杆及所述防漏垫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传电杆抵接于所述负极片,所述防漏垫与所述负极片形成密封腔;
所述防漏垫包括:防漏主垫、与所述防漏主垫两端连接的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支撑垫,所述防漏主垫的一面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凹形面,所述防漏主垫的另一面与所述支撑垫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垫受挤压于所述电池外壳的内壁与所述负极片的周缘部分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垫受挤于所述防漏主垫与所述传电杆之间,所述支撑垫为钩状结构且与所述负极片抵接,所述支撑垫具有第一凸起;
所述传电杆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传电杆一端的滑块,所述滑块上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倾斜面抵持所述第二凸起的倾斜面。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电池外壳为圆柱形。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密封垫为绝缘结构。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垫为绝缘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防漏防爆的锌锰电池,通过设置的电池外壳、传电杆防漏垫及负极,解决了传统锌锰电池漏液问题,以及当锌锰电池内部压强正常时,锌锰电池正常通电。当锌锰电池内部压强过大时,通过断路,使锌锰电池无法进一步产生气体,从而避免锌锰电池由于内部压强过大产生爆炸,提高了锌锰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防漏防爆的锌锰电池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防漏防爆的锌锰电池的结构图。
一种防漏防爆的锌锰电池10,包括:电池外壳100、传电杆200、防漏垫300及负极片400,电池外壳100为一开口一端闭合的中空结构,电池外壳100的开口端与负极片400闭合形成收容腔500,传电杆200及防漏垫300收容于收容腔500内,传电杆200抵接于负极片400,防漏垫300与负极片400形成密封腔600。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外壳100为圆柱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山电池工业(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山电池工业(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69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