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建筑工业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5580.6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8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冬;戴一鸣;张大镇;张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8 | 分类号: | G06Q5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傅崇安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建筑 信息 模型 技术 建筑工业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建筑工业化系统,特别是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建筑工业化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方式,都是采用平面图纸和建筑施工进行接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衔接不当,导致施工进度拖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建筑工业化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建筑工业化系统,BIM存储模块、信息转化模块、生产制造体系、物流体系、管理模块;
BIM存储模块:用于储存BIM的所有信息;
信息转化模块:将BIM的信息根据建筑中涉及的构件进行分解归类并编号;
生产制造体系:根据信息转化模块传输的信息,对不同构件进行生产并标号;
物流体系:将生产制造模块生成的产品附上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内包含构件的吊装与运输信息、出厂与交付信息、运输的班次及路线信息;同时在项目构件库中输入上述信息,以满足工厂交付与施工进度要求;
管理模块:对施工、运维的建筑监控并反馈信息。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建筑工业化实施过程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贯穿建筑全寿命周期应用。包含前期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制造阶段、运输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竣工交付、运营维护管理等全过程。
2、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应体现共享、集成、协同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各专业应紧密配合,实现对设计、制造、施工进行技术和标准整合。实现信息无障碍传递和各阶段信息的无缝衔接,实现信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应用的价值最大化,达到绿色节能、节约的目的。
3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应结合结构主体部件、内部装修部品和管线设备集成,形成满足标准化、信息化、工业化、装配式的技术系统。实现项目设计构件化、构件信息化的实施模式。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发明专利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BIM存储模块、信息转化模块、生产制造体系、物流体系、管理模块;
BIM存储模块:用于储存BIM的所有信息;
信息转化模块:将BIM的信息根据建筑中涉及的构件进行分解归类并编号;
生产制造体系:根据信息转化模块传输的信息,对不同构件进行生产并标号;
物流体系:将生产制造模块生成的产品附上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内包含构件的吊装与运输信息、出厂与交付信息、运输的班次及路线信息;同时在项目构件库中输入上述信息,以满足工厂交付与施工进度要求;
管理模块:对施工、运维的建筑监控并反馈信息。
在BIM存储模块中,储存有BIM设计各个阶段的信息;包含前期规划阶段、方案实际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应利用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建筑物的性能分析,包含节能、采光、噪音、风环境等分析。满足绿色建筑的模拟分析要求。
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的特点与建筑建造模式进行性能分析,优化设计方案,划分好标准化构件体系。以现有通用性强的构件为基本设计单元,形成项目构(配)件及标准化库。
施工图设计阶段:整合前期规划及方案设计阶段信息,深化模型构(配)件、部品的可实施性。通过管线碰撞检测及各专业协同,形成图纸质量自我闭合、满足建设标准的的设计文件。
设计阶段应进行施工模拟,即对构(配)件、部品进行预拼装,检查设计精度和可实施性。
设计阶段应进行管线、构(配)件碰撞检测,形成室内外管线综合设计文件。其成果应满足各专业规范要求及制造、施工要求。并应满足建筑净高等使用要求。
信息转化模块:将BIM的信息根据建筑中涉及的构件进行分解归类并编号;
构件的BIM模型具有唯一标识,构件的文件命名规则:编号(专业)+类别+型号,中间用(-)符号链接,编号与专业对应。设计单位也可自行制定构件命名、分类及编码方案,宜采用面分法进行分类,但应建立统一的构件管理规则,建立本单位或项目的构件资源库,实现构件的创建、收集、编辑、存储、使用、废除等有效管理。
设计单位应向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及施工单位提供构件安装步骤、节点处理方法、构件与三维模型的关联索引信息。
生产制造体系:根据信息转化模块传输的信息,对不同构件进行生产并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55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