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叶兰的培育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95256.4 申请日: 2017-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7646684B 公开(公告)日: 2020-01-17
发明(设计)人: 杨凤玺;朱根发;郭阿瑾;陆楚桥;金建鹏;魏永路;高洁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44245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崔红丽;裘晖
地址: 51064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竹叶 继代培养 原球茎 移栽 继代生长培养基 生产成本和周期 药用植物栽培 最佳培养条件 抗氧化能力 植物叶绿素 酚类物质 快速成苗 体内活性 无菌播种 有效促进 栽培管理 种子萌发 重要意义 组织培养 黄酮类 无菌苗 伸长 生长 壮苗 授粉 大棚 光强 红光 蓝光 配比 蒴果 光源 积累 培育 诱导 采摘 生根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竹叶兰的培育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将授粉后生长28~30天的竹叶兰蒴果采摘后进行无菌播种;接着将得到的原球茎移至继代生长培养基,诱导原球茎生长和快速成苗,以LED作为组织培养光源,用按比例2~4:6~8配比红光混合蓝光培育;将得到的株高达7cm以上无菌苗移栽至大棚,进行栽培管理。本发明确定竹叶兰种子萌发后的继代培养过程中最佳培养条件,包括LED光质和光强以及处理时间,有效促进植物叶绿素积累、茎增粗以及根长伸长,继代培养后无需经过壮苗生根过程可直接移栽,节省生产成本和周期。尤其LED促进竹叶兰体内活性成分黄酮类、酚类物质积累,显著提高植物抗氧化能力,对药用植物栽培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叶兰的培育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是兰科湿兰族地生种,具有调补气血,清火解毒等功效,是傣药傣百解(百解胶囊)的主原料之一。大量研究发现,竹叶兰提取物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以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因此能用以治疗食物、毒菌、药物中毒等症,其中多酚、黄酮、皂苷等含量呈显著剂量效应。此外,竹叶兰花朵酷似卡特兰,花型大而美丽,可全年持续开花且环境适应性强,是一种优良的盆栽及地被野生兰花。然而大量的人为采挖,致使竹叶兰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已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因此,急需建立一套高效种苗繁育和种植技术体系,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竹叶兰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

在植物种植管理过程中,光质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子。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优质光源,它能发出精准波谱的单色光,波长范围较窄,幅度不超过20nm,又能通过调控装置而控制光强,能有效地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已有LED光源用于大花蕙兰、蝴蝶兰、莲瓣兰、朵丽蝶兰、菊花、非洲菊、马蹄莲、白掌、牡丹、葡萄、草莓等植物组织培养的报道,并发现不同光质配比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有较大差异。但目前的研究都集中于规模化种养技术相对成熟的物种,对于竹叶兰种植过程中的光质调控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叶兰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生长,提高药用活性成分,缩短育苗周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竹叶兰的培育方法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竹叶兰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无菌播种、继代培养、炼苗移栽;

(1)无菌播种:将授粉后生长28~30天的竹叶兰蒴果采摘后进行无菌播种;培养基的组成为:花宝1号培养基+蔗糖10~30g/L+6-苄基嘌呤(6-BA)0.5~1.5mg/L+萘乙酸(NAA)0.1~0.2mg/L+活性炭0.5~1g/L+香蕉泥10~30g/L+琼脂6~8g/L,pH=5.6~5.8;培养条件:光强20~40μmo1·m-2·s-1,光周期12~16h/d培养25~60天;

(2)继代培养:将步骤(1)得到的原球茎移至继代生长培养基,诱导原球茎生长和快速成苗,培养条件如下:以LED作为组织培养光源,红光620~660nm,蓝光Blue 450~480nm,按比例2~4:6~8配比,光强30~60μmo1·m-2·s-1,光周期12~16h/d培养30~60天,提高植物生长速度;继代生长培养基的组成为:花宝1号培养基+蔗糖10~30g/L+6-苄基嘌呤(6-BA)0.5~3mg/L+萘乙酸(NAA)0.2~0.5mg/L+活性炭0.5~1g/L+香蕉泥10~30g/L+琼脂6~8g/L,pH=5.6~5.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5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