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不平衡力发生器以及包括这种发生器的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4482.0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5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克·弗朗索瓦·西克斯;吉拉德·塔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金森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26 | 分类号: | F16F1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邬志岐;姚开丽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平衡力 发生器 以及 包括 这种 致动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动态不平衡力发生器以及包括这种发生器的致动器,该发生器具有尺寸、减小的重量、以及与已知解决方案相当的有效性,提供了增大的刚性,不会产生寄生转矩并且充许通用性。该发生器的特征在于包括轴框架,轴框架包括:马达的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相对于轴框架径向布置;齿轮系;第一不平衡体;在第一不平衡体与轴框架之间相对于第一不平衡体同轴地布置的第二不平衡体;由板支撑并且通过齿轮系与第一和第二不平衡体中的至少一个接合的至少一个马达,其中支撑板和马达被布置在不平衡体与轴框架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对偏心质量块不平衡体的动态不平衡力发生器以及包括这种发生器的致动器。
背景技术
包括一对偏心质量块不平衡体的动态不平衡力发生器在文献FR 2 169 672 (文献1)中是已知的。
还已知一种动态不平衡力发生器,其包括两对偏心质量块不平衡体,以减少或甚至消除由运动体产生的振动。在这种情况下,动态不平衡力发生器使得能够形成可变的动态不平衡力发生器,也称为致动器。在每对不平衡体中,相应对的两个质量块以反向旋转方式旋转。实施两对不平衡体然后使得能够通过控制两对之间的相移来控制所输送的动态不平衡力的振幅。正是对本身可变的该振幅的控制使得能够形成真正的致动器。
在US 5,903,077(文献2)中描述了这种类型的致动器(可变动态不平衡力发生器),其中偏心质量块成对地机械耦合。位置传感器用于实现这些质量块的频率和相位控制。由偏心质量块产生的力通过支撑不平衡体的曲轴箱传递,这需要该曲轴箱的质量足够大以足够坚固和刚硬,从而能够传递动态不平衡力,并且不产生寄生振动模式。此外,反向旋转的偏心质量块不平衡体的机械耦合是通过两个不平衡体与平行的轴通过齿轮进行外啮合而获得的,齿轮具有比不平衡体的外径大的直径。于是,致动器的体积大于不平衡体本身的体积,而大的质量没有参与不平衡效应(外齿圈必须平衡,因此不产生动态不平衡力)。最后,成对的反向旋转的不平衡体优选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周围,可能导致向结构中引入寄生振动转矩,该转矩的幅值与由致动器产生的力的幅值成反比。这样构成的致动器具有大而不通用的尺寸。
文献EP 2 024 660(文献3)中描述了另一这种类型的致动器(可变动态不平衡力发生器)。在该文献3中,四个偏心质量块不平衡体是机械独立的。这种机械独立提供了布置各种不平衡体的自由。特别地,为了减小尺寸,各种偏心质量块可以被同轴并且并排地配置。各种不平衡体的控制然后可以通过电子耦合来执行,以便使不平衡体在期望的方向上旋转。然而,如图19a所示,同轴并排定位产生寄生转矩Mp,该寄生转矩与力F1(一对中的第一不平衡体在其旋转时)与F2(同一对的第二不平衡体在其旋转时)的施加点之间沿公共轴线存在的非零距离有关。
在文献EP 0 409 462(文献4)中提出了另一这种类型的致动器(可变动态不平衡力的发生器)。在这里,四个不平衡体也是机械独立的。为了防止产生寄生转矩,不平衡体被嵌套,即,每个不平衡体的不同重心位于同一平面中,在这种情况下,该平面垂直于各种不平衡体的同轴的旋转轴线。另一方面,其总体尺寸通常大于文献3的各种不平衡体的同轴且并排布置所暗示的尺寸。实际上,整体尺寸受到这种嵌套相关的径向尺寸的影响,也受到专用于每个不平衡体并位于两个不平衡体之间的马达的集成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
更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动态不平衡力发生器,其类型为包括至少一对偏心质量块,该发生器具有减小的尺寸和重量,并且与已知方案相比提供了相当的有效性。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不平衡体的动态不平衡力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发生器包括构造有纵向轴线的轴框架,并且尤其还包括:
·马达的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轴框架的纵向轴线径向布置;以及
·齿轮系,
其中,所述轴框架承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金森公司,未经哈金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4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