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镍钴溶液利用二氧化硫、空气混合气快速除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4416.3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0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家彦;寇占伟;曹笃盟;马骞;战云峰;何艳;徐海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23/00 | 分类号: | C22B23/00;C22B3/44 |
代理公司: | 62100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铁 二氧化硫 含铁 空气混合气 充分混合 金属流失 镍钴溶液 溶液加热 设备维护 通入空气 工艺流程 排放量 三阶段 含钴 镍钴 排出 废渣 生产成本 能耗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镍钴溶液利用二氧化硫、空气混合气快速除铁的方法,将含铁镍钴的溶液加热至25‑40℃,将二氧化硫与空气充分混合,然后通入溶液,pH值分三阶段控制,pH值0.5‑1.5反应40‑45分钟,pH值1.5‑3.0反应40‑45分钟,pH值3.0‑4.5反应1.5‑2小时,反应结束后单独通入空气排出是二氧化硫,除铁后溶液含铁小于0.01g/L,除铁率大于99.8%,渣含钴小于0.5%。本发明的方法常温除铁,工艺流程短,速度快,节省能耗及生产成本,设备维护费用低、废渣排放量和金属流失量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生产领域,涉及镍钴精炼,镍钴提纯过程中除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Fe常以杂质的形式存在于Co、Cu、Ni、Zn矿中,浸出时随有价金属一同进入溶液中,当用电积或者沉淀的工艺从浸出液中回收有价金属产品时,都必须要先进行相应的净化除铁处理。在电积钴工艺中,浸出溶液中的Fe含量达到2-5g/L,电积液中Fe含量一般应控制50mg/L以下,要生产高质量的钴盐产品,则必须严格将Fe的含量控制在10mg/L以下。目前国内外镍、钴溶液除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黄钠铁矾除铁、针铁矿除铁、萃取法除铁。针铁矿除优点:除铁后溶液含铁量小于0.05g/L,效果较好,缺点:除铁温度在80-90℃之间,能耗高,反应时间长,铁渣量大,金属直收率低。萃取法除铁,为精细除铁,除铁后液含铁量小于0.01g/L,缺点:效率低,成本高。黄钠铁矾除铁除铁工艺采用5级连续沉淀法,第一级利用蒸汽将溶液加热到85-90℃,缓慢加入氯酸钠将溶液中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在第二至第五级加入碳酸钠,将pH值分别调至2.0、2.5、3.0、3.5,溶液的反应时间约为10小时,除铁后铁离子总浓度小于0.05g/L,该方法除铁能耗高、废水排放量大、流程长、除铁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提高镍钴溶液除铁效率,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反应温度,降低成本的目的,提供一种镍钴溶液利用二氧化硫、空气混合气快速除铁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镍钴溶液利用二氧化硫、空气混合气快速除铁的方法,其过程条件为: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20%的Ca(OH)2浆液;2)将待处理的镍钴溶液加入到反应器中,向反应器通入压缩空气,时间约为5-10分钟,置换出溶液中CO2气体;3)反应器内溶液采用直汽加热,温度控制在25-40℃之间;4)向反应器内溶液加Ca(OH)2浆液使溶液pH值调整到0.5-1.5;向反应器内溶液通入二氧化硫与空气混合气体,反应40-45分钟;再加Ca(OH)2浆液,将反应器内溶液pH值调整到1.5-3.0,反应40-45分钟;再加Ca(OH)2浆液,将反应器内溶液pH值调整到3.0-4.5,反应1.5-2小时;5)反应结束,关闭二氧化硫气体阀门,通入压缩空气排出二氧化硫气体,将反应后溶液用周转泵转移到压滤机过滤,滤液取样分析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滤渣堆存待处理。滤渣进行洗涤,洗液用于溶解原料,洗干净的滤渣进行堆存然后销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反应器内溶液采用直汽加热,加热增加的体积量用于弥补因通入混合气体蒸发而损失的体积量,由于加热温度较低,蒸汽消耗量少,溶液体积膨胀小,后序工序工作量轻,废水排放大幅降低。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二氧化硫与空气采用三级混合,首先在总集管中初步混合,然后进入旋流器进一步混合,最后在多级弯管中充分混合,二氧化硫与空气的混合率达到98%以上。
优选的是:二氧化硫与空气混合后最终的比值在0.8-10:100之间,在此比例条件内,中和剂、二氧化硫消耗适中,除铁效率高。
优选的是:反应器内每立方溶液通入的二氧化硫、空气混合气的量为20m3/h以上,除铁效率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44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