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电源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3721.0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7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石林龙;周寅;李鸿彪;周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梁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G01R3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电源 特性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飞机电源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其包括:可编程四象限线性测试装置以及异常注入测试装置均通信连接测试主机;测试网络自动切换装置与测试主机电连接;可编程四象限线性测试装置以及异常注入测试装置均连接测试网络自动切换装置,并通过测试网络自动切换装置构成至少两种可切换的测试网络;测试主机用于根据输入的测试项目控制测试网络自动切换装置将测试网络切换至与测试项目对应的目标测试网络,并用于控制可编程四象限线性测试装置以及异常注入测试装置输出与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信号。本发明能自动测试更多测试项目,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源特性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电源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发展,多电飞机(More-Electric-Aircraft,简称MEA)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第一代多电飞机采用高压直流电源,能够向飞机提供270V高压电源,并具有向飞机提供应急电力的能力;第二代多电飞机采用起动发电机,电容量显著增大;第三代多电飞机技术采用组合动力装置,功率更大。多电飞机为用电设备提供了以下两种电源:高压直流电源、变压变频电源。由于多电飞机新的电气系统结构、新的负载要求和电力电子设备在航空上的应用,对电源品质有了新的要求,对飞机电源特性尤其是大功率供电、配电设备及不同负载设备的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也迫在眉睫。
飞机实际供电环境复杂,存在电压浪涌、供电中断以及电压尖峰等情况,而各用电设备需保证能够承受飞机供电系统产生的用电冲击及瞬间电压波动等,因此,为了保证机载电气电子设备在实际供电环境下能安全运行,各国制定了相应的飞机供电特性标准,明确机载供电以及用电设备的电源特性要求,我国针对于飞机供电系统外部电源与用电系统输入端供电特性制定了GJB181-86,GJB181A-2003等标准,标准中对电源特性测试要求及方法均作了规定。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国内多个生产厂家及研究机构研制了不同适用范围的飞机电源特性测试设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测试对象功率较小,各厂家研制的设备都是针对小功率设备;测试功能单一,测试项目都是针对低压直流测试、脉冲以及尖峰测试等;在对飞机电源特性进行全面测试时接线复杂、操作繁琐,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电源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不仅能够测试更多测试项目,而且可自动完成所有测试项目,从而可避免繁琐的操作,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飞机电源特性测试系统,包括:测试主机、可编程四象限线性测试装置、异常注入测试装置以及测试网络自动切换装置;所述可编程四象限线性测试装置以及异常注入测试装置均通信连接所述测试主机;所述测试网络自动切换装置与所述测试主机电连接;所述可编程四象限线性测试装置以及异常注入测试装置均连接所述测试网络自动切换装置,并通过所述测试网络自动切换装置构成至少两种可切换的测试网络;所述测试主机用于根据输入的测试项目控制所述测试网络自动切换装置将测试网络切换至与所述测试项目对应的目标测试网络,并用于控制所述可编程四象限线性测试装置以及异常注入测试装置输出与所述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飞机电源特性测试方法,应用于如前所述的飞机电源特性测试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测试主机输入测试项目,并根据所述测试项目控制所述测试网络自动切换装置将测试网络切换至与所述测试项目对应的目标测试网络,且控制所述可编程四象限线性测试装置以及异常注入测试装置输出与所述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梁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梁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3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