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柔软型超耐磨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3261.1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0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理兵;潘香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29;H01B7/28;H01B7/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93 | 代理人: | 韩凤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柔软 耐磨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柔软型超耐磨电缆。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用高柔软抗干扰电池电缆(专利号:ZL200920256779.8)、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电缆(专利号:ZL201220345244.X)等已有专利中公开的新能源汽车车内高压动力电缆大都采用额定温度为125℃的绝缘及护套材料,但是实际应用中,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负载运行时,起动、制动、加速和减速时,电压、电流以及频率会发生急剧变化,产生的温度非常大,因此有提出温度等级达到180℃的电缆,并要求满足长期高度弯曲的应用要求。目前的电动汽车车内高压电缆不能充分满足应用要求,存在较大的电气安全隐患。汽车行业也在加大对新能源电动汽车高压动力电缆关键零部件的耐温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柔软型超耐磨电缆,其提高了电缆的耐温性能、弯曲性能和运行安全性,满足了产品应用的诸多技术要求。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柔软型超耐磨电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导体、绝缘层和护套,截面状态下的所述导体、绝缘层和护套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所述导体为退火裸铜导体或镀锡退火铜导体,所述绝缘层采用高温硅橡胶绝缘体,所述绝缘层紧密地挤包在所述导体上。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护套的材质为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所述护套紧密地挤包在所述绝缘层上;
所述护套的厚度为0.8mm;
所述导体为符合GB/T3956要求的第6类退火裸铜导体;
所述导体采用超细铜丝多单元小节距导体的交叉正规绞合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如下:
1、导体采用超细铜丝多单元小节距导体的交叉正规绞合结构,不仅使导体具备高柔软的特性,同时保证了电缆低阻节能、高载流的能力;
2、绝缘采用了特种高温硅橡胶材料,保证电缆具备高柔软的特性,使用时易于安装,同时电缆可以耐-60~+180℃高温,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臭氧、耐油、耐气候、耐低温、环保等特性。
3、护套采用了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保证电缆具备高柔软的特性,且超耐磨,高抗撕、耐候、耐水,耐环境等特性;
综上,其提高了电缆的耐温性能、弯曲性能和运行安全性,满足了产品应用的诸多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导体1、绝缘层2、护套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柔软型超耐磨电缆,见图1:其包括有导体1、绝缘层2和护套3,截面状态下的导体1、绝缘层2和护套3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导体1为退火裸铜导体或镀锡退火铜导体,绝缘层2采用高温硅橡胶绝缘体,绝缘层2紧密地挤包在导体1上。
护套3的材质为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护套3紧密地挤包在绝缘层2上;
导体1采用超细铜丝多单元小节距导体的交叉正规绞合结构。
具体实施例中,导体1为符合GB/T3956要求的第6类退火裸铜导体,绝缘层2采用高温硅橡胶材料,绝缘层2紧密地挤包在导体1上,护套3采用采用0.8mm厚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护套3紧密地挤包在绝缘层2上。实施案例中制成的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特种动力电缆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能,温度等级达到180℃;产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磨性,在负重25N时,刮磨次数大于10000次;产品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弯曲半径可达2倍的电缆外径;产品的电气安全性和稳定性高,且耐高温、低温、耐水。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3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