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享单车规范归还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3165.7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7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文芳 |
主分类号: | G07F17/00 | 分类号: | G07F17/00;G06Q30/06;G07C9/00;G08G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张堰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享 单车 规范 归还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过物联网实现共享单车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享单车规范停车归还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共享单车使用灵活方便,可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系统接驳换乘提供解决方案,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缓解交通拥堵,引导市民养成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出行习惯。但因共享单车违规停放、占用公共空间、阻碍交通等不文明行为发生,给居民正常生活和城市维护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以保证共享单车新生事物能顺利实施,规范停放,但收效甚微。
对于定位停放管理问题,有关部门提出采用电子围栏技术管理共享单车,即通过物联网芯片发射信号覆盖技术,给共享单车停放划定一个围栏,让单车只能停放在规定范围内。当自行车不在规定范围内,自行车将无法上锁,或者上锁之后将持续收费,系统会短信提醒用户。
如中国专利CN201710379300公开了本发明一种共享单车归还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归还地通信模块、共享单车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以及监管后台。归还地通信模块设置有第一类标签信息,共享单车通信模块设置有第二类标签信息。归还地通信模块检测第二类标签信息再由远程通信模块从其获取两个标签信息;或者共享单车通信模块检测第一类标签信息再由远程通信模块从其获取两个标签信息;或者远程通信模块直接获取第一类标签信息和第二类标签信息;并由远程通信模块发送给监管后台。根据接收的第一类标签信息和第二类标签信息的情况,判断归还是否成功。
上述管理方法对规范停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根本解决共享单车归还不到位特别是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其基本原因是该技术为共享单车停放划定一个区域,但在这个区域内停车人同样乱放。因此,需利用一种新的管理系统,真正让共享单车使用者自觉规范地将共享单车停放在规定的停车位,城市实现有序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有序、规范管理共享单车归还的管理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共享单车规范归还管理系统,包括共享单车通信模块、用户APP和监管后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归还区域定位停车装置;
所述归还区域定位停车装置由限定规划区域内的定位停车座和定位停车座设置的第一标签构成,第一标签由共享单车管理系统为其设置并与定位停车座对应进行属地管理;
所述共享单车通信模块安装于共享单车上,共享单车管理系统为每个共享单车通信模块设置第二标签;共享单车通信模块与监管后台对共享单车实现管理;
用户APP设置于用户移动设备端,通过对第二标签的读取并与监管后台通讯实现对共享单车的获取,通过对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的同时或限定时间内读取并与监管后台通讯实现对共享单车的归还;
监管后台在被用户APP通讯请求触发后,根据接收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信息,判断是否归还成功,并进行相应用户的获取或归还处理;其中,用户APP对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同时读取或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读取为归还成功,否则为归还不成功并提醒用户。
所述定位停车座是固定于归还地地面有序设置的多组支架或多组定位停车凸台,每个支架上通过连接线固联有停车卡,每个定位停车凸台面上设置有停车卡;停车卡上有第一标签信息。
本发明所述定位停车座设置于地面用于限位约束单车。
所述支架为倒T形结构,倒T形结构的横向底边固定在地面,倒T形结构的脚端顶部通过连接线固联有停车卡;多组倒T形结构的支架依次均匀间隔有序固定在归还地地面。
所述支架为门形结构,门形结构的横梁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组可伸缩连接线,连接线末端固联有停车卡。
所述定位停车凸台为设置于地面的凸起实体台阶,定位停车凸台上平面固定有停车卡。
本发明所述第一标签、第二标签均是唯一的二维码或其他可读取信息。共享单车使用者如将第一标签取下在其他区域使用时,通过后台监管,该第一标签信息失效。
本发明同时读取或所述限定时间不大于5秒。
本发明设计为手机APP对第一标签、第二标签上的信息同时读取,其目的,是使共享单车使用人必须将共享单车停放在规定停车位,因为停车位才有所述停车卡,停车卡才有第一标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文芳,未经黄文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31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项烟气湿法脱硫脱氮除尘零排放新工艺
- 下一篇:新型催化法脱硫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