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体系及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2894.0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5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侯吉瑞;屈鸣;宋兆杰;王倩;马仕希;宋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9K8/58 | 分类号: | C09K8/58;C09K8/514;C09K8/584;C09K8/594;C09K8/94;G01N3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沈金辉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分 凝胶 强化 泡沫 体系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体系及评价方法。所述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体系由复配起泡剂溶液和淀粉凝胶按体积比为1∶1‑3∶1混合而成;所述复配起泡剂溶液中起泡剂的质量浓度为0.2%‑0.7%,且所述复配起泡剂溶液至少包含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一种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述淀粉凝胶中,淀粉含量为1%‑6%,余量为水。该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体系在温度120℃,压力60MPa,地层水矿化度20×104mg/L的苛刻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综合发泡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领域,涉及一种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体系及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油藏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之一,占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的52%,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60%。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可以分为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及缝洞型3种类型。中国西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约占探明储量的2/3,是石油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之一。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裂缝、溶洞发育,连通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具有非均质性强、空间结构复杂、缝洞随机分布、溶洞大小不一、裂缝倾角较大等特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及提高采收率技术(EOR)在国内外仍处于探索阶段。注水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重要开发技术,补充地层能量,抬升原油界面,置换剩余油。但是,该类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中注入水沿优势通道突进,油藏呈现平面线性水淹,生产井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注气是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EOR)的重要技术之一,相比于热力采油与化学驱,注气在矿场实际生产中效果更为显著,应用范围更广。注气能够有效扩大波及体积,在重力分异作用影响下,启动油藏高部位剩余油,但仍存在气窜问题,影响了驱油作用的最大发挥。
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icro-dispersion Gel Enhanced Foam)辅助气驱综合了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GEF)驱优势和气驱优势,能够有效控制气体窜逸,但对于复杂的缝洞型油藏,应用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GEF)辅助气驱技术提高采收率,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
(1)高温高盐等苛刻油藏条件对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GEF)体系的特殊要求。在温度120℃,压力60MPa,地层水矿化度20×104mg/L条件下,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GEF)体系要保持稳定,需研发耐温、耐盐、稳定性更高的起泡剂体系,以满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需要。
(2)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GEF)辅助气驱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中的驱油及EOR机理。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GEF)在不同尺度裂缝中的流动性能、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GEF)在溶洞中的运移形式尚未解决,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GEF)辅助气条件下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GEF)形态变化及调整气体流度的能力尚未明确。
(3)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GEF)辅助气驱在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技术适应性。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MGEF)在不同类型储集体中的封堵能力和流度控制能力差异性,以及考虑综合因素影响在油藏条件下技术适应性需要解决。
因此,研发一种耐温、耐盐、稳定性更高的起泡剂体系以满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需要,是当前提高缝洞型油藏采收率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体系及评价方法,该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体系在温度120℃,压力60MPa,地层水矿化度20×104mg/L的苛刻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综合发泡能力。
为了达到前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体系,其由复配起泡剂溶液和淀粉凝胶按体积比为1:1-3:1混合而成;
所述复配起泡剂溶液中起泡剂的质量浓度为0.2%-0.7%,且所述复配起泡剂溶液至少包含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一种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所述淀粉凝胶中,淀粉含量为1%-6%,余量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2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