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90851.9 | 申请日: | 2017-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3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建;刘金娥;郭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43;G02F1/1362;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位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上基板位于所述下基板的朝向使用人员的一侧;所述上基板包括触控检测结构与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开关元件与像素电极,所述触控检测结构包括多个触控电极与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分别电连接至对应的触控电极;所述下基板包括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包括多条辅助信号线,所述多条辅助信号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触控信号线的两端电连接。在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反射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的辅助信号线,减少了触控信号线的阻值,提升了触控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触控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且技术发展趋势为显示面板内集成触控一体方案取代外挂式触控方案。
目前的电控双折射液晶显示(ECB-LCD)、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件(TN-LCD)、垂直配向技术液晶显示器件(VA-LCD)等主流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件,通常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与背光模组,阵列基板位于彩膜基板与背光模组之间,且彩膜基板位于阵列基板与使用人员之间,而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检测结构一般集成在阵列基板上,并与阵列基板中的显示电极或者金属走线分时复用或者同层形成,以减少工艺制程、降低成本并减薄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同时彩膜基板上设置有公共电极,与位于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极具有一个电压差,用以驱动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使之发生状态变化,使透过液晶层的光线的偏振方向发生变化,实现图像显示。这样,就导致使用人员(观看者或者触控操作者)与触控检测结构之间间隔有整面或大面积的显示用电极,一般接入公共信号,当在阵列基板一侧做内嵌式触控集成设计时,外部触控信号会被位于上彩膜基板一侧的显示用电极层屏蔽,导致触控信号无效,无法实现触控功能。
而且,在现有的触控装置中,与远离触控芯片一端的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电阻较高,影响远端的触控电极的触控灵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触控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存在的触控信号线的阻值较大影响其触控灵敏度的问题。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位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上基板包括触控检测结构与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开关元件与像素电极,所述触控检测结构包括多个触控电极与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分别电连接至对应的触控电极;所述下基板包括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包括多条辅助信号线,所述多条辅助信号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触控信号线的两端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电极分时复用为存储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反射电极分时复用为公共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上基板还包括金属走线与黑矩阵,所述黑矩阵位于所述金属走线朝向所述上基板的上衬底的一侧,且所述金属走线在所述上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上基板上的投影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黑矩阵在所述下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相邻辅助信号线之间的狭缝。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区与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以及驱动芯片,位于所述上基板的一端;所述触控信号线的首端电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末端位于所述上基板的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端;所述辅助信号线的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触控信号线的首端,所述辅助信号线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末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辅助信号线的两端通过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导电粒子分别电连接至对应触控信号线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08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