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90535.1 | 申请日: | 2017-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7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延;刘茵紫;廖雷;张芳芳;贺兴龙;陈益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 地址: | 43604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盘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组,包括:光纤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竖向设置在第一底座中心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用于光纤粗缠绕的光纤盘;光纤盘绕装置,包括:第二底座,其上端面设有用于放置光纤的螺旋形凹槽,第二底座的内部具有用于冷却光纤的循环水腔,竖向设置在第二底座中心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侧壁连接将光纤盘绕在螺旋形凹槽内的盘绕部件,设置在第二转轴的上端并与其传动连接的传动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集光纤盘绕及水冷一体化,通过机械自动方式,实现高效高质的光纤盘绕及后续水冷散热,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组。
背景技术
针对现有的手工光纤盘绕方式存在的低效率、高成本、易破损、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高质、简便精确的机械盘绕方式。
针对现有的水冷圆筒散热方式存在的体积较大、散热不均、存在视觉死角问题,提出一种体积小巧,散热均匀、可以全方位监控的平面盘绕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光纤盘绕装置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组,包括:光纤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中心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用于光纤粗缠绕的光纤盘;
光纤盘绕装置,所述光纤盘绕装置包括:
第二底座,其上端面设有用于放置光纤的螺旋形凹槽,所述第二底座的内部具有用于冷却螺旋形凹槽里的光纤的循环水腔,
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中心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侧壁连接将光纤盘绕在所述螺旋形凹槽内的盘绕部件,
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并与其传动连接的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光纤盘绕及水冷一体化,通过机械自动方式,实现高效高质的光纤盘绕及后续水冷散热,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二底座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导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组,包括光纤传动装置1和光纤盘绕装置2。
光纤传动装置1包括第一底座11和竖向设置在第一底座11中心的第一转轴12,第一转轴12上套设用于光纤粗缠绕的光纤盘13,光纤盘13包括上光纤盘131和下光纤盘132,下光纤盘132与底座11的上端面接触,上、下光纤盘131、132之间缠绕光纤14。
优选地,第一底座11为圆盘形,且第一底座11的直径均大于上、下光纤盘131、132的直径。
光纤盘绕装置2包括第二底座21、竖向设置在第二底座21中心的第二转轴22、设置在第二转轴22侧壁的盘绕部件和与第二转轴22传动连接的传动装置23,传动装置23设置在第二转轴22的上端。
优选的,传动装置23为旋转马达。
结合图2所示,第二底座21的上端面设有用于放置光纤的螺旋形凹槽210,第二底座21内部具有冷却螺旋形凹槽210里的光纤14的循环水腔,第二底座21的侧壁设有连接至循环水腔的进入孔211和出水口2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05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缆钢带纵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浓缩型餐具洗涤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