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混凝剂投加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990233.4 | 申请日: | 2017-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0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轶;刘哲豪;张文龙;张弛;顾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严晓彪,董建林 |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混凝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剂投加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混凝剂投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资源日益紧张,污水深度处理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
经济、高效的污水深度处理对于改善水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污水深度处理一般有混凝沉淀过滤和微絮凝过滤等几种处理工艺,用于降低浊度,去除二级出水的污染物,其中总氮和固体悬浮物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也是污水处理是否能够达到排放标准的重要指标。混凝加药是污水处理中的核心环节,其混凝沉淀的效果对于出水水质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其反应过程比较复杂,并且具有非线性、多输入因子、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时变性等特点。人工调节方式对于混凝剂的加药量很难精确的把握,混凝剂投加过少,会造成出水水质达不到标准;混凝剂投加过量,不仅浪费,不会调高去除效果,还会产生过多的污泥。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污水处理厂混凝剂加药方式还是采用人工调节方式,该方法对于如今污水中的总氮、固体悬浮物的去除效果不够明显。
故基于浊度、总氮和固体悬浮物的变化建立一个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对于加快我国污水处理厂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水处理过程中投加的混凝剂投加量更加合理准确的全自动混凝剂投加系统。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混凝剂投加系统,包括设于进水口的前馈系统和出水口的反馈系统,PLC控制系统根据前馈系统检测的进水数据控制计量泵在水处理点投放混凝剂,再根据反馈系统检测的出水数据修正计量泵投放混凝剂的量。
上述前馈系统包括:检测进水流量的流量仪、检测进水浊度的浊度仪、检测进水总磷含量的在线TP监测仪、检测进水固体悬浮物含量的在线SS检测仪。
上述反馈系统包括:检测出水浊度的浊度仪。
上述的一种全自动混凝剂投加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前馈系统检测进水数据,包括进水流量Q、进水浊度、进水总磷含量P、进水固体悬浮物含量S;
S2、PLC控制系统接收进水数据,根据进水浊度确定公式的参数后,由公式计算混凝剂投加量;
S3、PLC控制系统根据混凝剂投加量控制计量泵在水处理点投放混凝剂;
S4、反馈系统检测出水数据,包括出水浊度;
S5、PLC控制系统接收出水数据,计算出水浊度与浊度排放标准1NTU的差值δ;
S6、PLC控制系统根据δ调整公式,
(1)、若δ>0,适用公式一;
(2)、若﹣0.5≤δ≤0,适用公式二;
(3)、若﹣1<δ<﹣0.5,适用公式一;
S7、循环上述步骤S1-S6,至出水浊度符合排放标准。
进一步的, 上述公式一为:
X药剂=Q×D×(P/L)m×(S/G)n×k + Q×D×(δ/G);
公式二为: X药剂=Q×D×(P/L)m×(S/G)n×k;
式中,X药剂为混凝剂投加量,Q为进水流量(立方米/时),D为流量单耗系数(加药量/立方米),P为进水总磷含量,L为出水总磷含量的设定值,m为总磷修正系数,S为进水固体悬浮物含量,G为出水固体悬浮物含量的设定值,n为固体悬浮物修正系数,k为修正系数。
进一步的, 上述步骤S2中的参数包括:总磷修正系数m、固体悬浮物修正系数n、修正系数k,取值分别为:0.9≤m≤1.0;进水浊度为0~100NTU时,0≤n≤0.2,1≤k≤1.2;进水浊度>100NTU时,0.2≤n≤0.4,1.2≤k≤1.5。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混凝剂投加系统,根据污水前馈系统检测出污水的各项指标(进水数据),PLC控制系统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合适的加药量。根据进水浊度的不同,参数在0~100NTU和>100NTU两种浊度下分别适用不同的取值范围,使得计算出的混凝剂的投放量更为精确。最后,由污水反馈系统对出水浊度进行判断,检测排水水质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如不符合, PLC控制系统根据实际排水水质对参数及公式进行修正,投放更为适量的混凝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02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 下一篇:可调节监测位置的水环境监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