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距离检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8768.8 | 申请日: | 201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7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苏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以捷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52;G08G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速传感器 感测信号 时间戳 采集 车辆距离 检测系统 信号处理器 行驶 车辆行驶 距离计算 速度计算 行驶车辆 传感器 测量 发送 智能 记录 | ||
一种车辆距离检测系统和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车速传感器阵列,用于采集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感测信号,记录任一车速传感器采集到感测信号的时间戳;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至少两个车速传感器分别发送的采集到第一车辆引发的第一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根据上述车速传感器分别采集到第一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以及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计算第一车辆的行驶速度;接收上述车速传感器的其中一个或任意一个车速传感器采集到第二车辆引发的第二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根据该车速传感器采集到第一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与采集到第二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的绝对差值以及第一车辆的行驶速度计算这两辆车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方案能够智能地测量行驶车辆之间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距离检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使得交通负荷急剧增长,由此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然而,对城市交通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交通事故频发是制约着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安全。在实践中发现,追尾是交通事故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驾驶者一般是通过肉眼观察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很可能因为前方车辆有突发情况如急刹车等导致反应不及而导致追尾。因此,如何智能地监测行驶车辆之间的距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距离检测系统和方法,能够智能地测量出行驶车辆之间的距离,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距离检测系统,包括:
车速传感器阵列,设置于入口车道的车辆检测区域的路面上,用于采集车辆在所述车辆检测区域内行驶时所产生的感测信号,并记录任一车速传感器采集到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其中,所述车辆检测区域为所述入口车道上预先划定的车道段所形成的区域;
信号处理器,与所述车速传感器阵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车速传感器阵列中的至少两个车速传感器发送的采集到第一车辆经过所产生的第一感测信号和所述至少两个车速传感器分别采集到第一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车速传感器分别采集到第一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以及所述至少两个车速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第一车辆的行驶速度;
所述信号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两个车速传感器中的其中一个或任意一个车速传感器采集到第二车辆经过所产生的第二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并根据该车速传感器采集到第一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与该车速传感器采集到第二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的绝对差值以及所述第一车辆的行驶速度,计算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信号处理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处于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如果检测到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距离不在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向所述第二车辆发送报警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车辆距离检测系统还包括多个车辆标识接收器,设置于所述车辆检测区域的路面上,与所述车速传感器阵列中的车速传感器一对一连接,用于接收车辆在所述车辆检测区域内行驶时发出的车辆标识信息,并将所述车辆标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车速传感器,所述车辆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车辆的身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车速传感器阵列具体用于采集车辆在所述车辆检测区域内行驶时所产生的感测信号,并记录任一车速传感器采集到感测信号时的时间戳,以及接收车辆标识接收器发送的车辆标识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以捷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以捷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8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