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主机、跨VLAN、跨集群的Docker容器导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86992.3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0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许恢龙;晏东;张行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精灵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15 | 分类号: | H04L12/715;H04L29/06;G06F9/455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琼;刘东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机 vlan 集群 docker 容器 导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主机、跨VLAN、跨集群的Docker容器导流方法,属于云计算领域,在所述集群内主机中设置BGP客户端和PRC客户端,BGP客户端同步所述集群内Docker容器的IP路由信息,实现集群内Docker容器的全互联;PRC客户端从策略路由表中同步导流相关IP路由信息,重定向Docker容器间的流量发送至集群外的Router/Firewall;所述Router/Firewall对所述流量进行审计、控制、安全检测,并转发至目标Docker容器,实现Docker容器间的导流;采用该方法实现了Docker容器之间跨主机、跨VLAN、跨集群的通讯流量导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主机、跨VLAN、跨集群的Docker容器导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容器网络方案有隧道方案、路由方案、CNM(DockerLibnetworkContainer Network Model)阵营、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阵营以及Calico。
隧道方案:比如Flannel的VxLan,特点是对底层的网络没有过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只要是三层可达就可以,只要是在一个三层可达网络里,就能构建出一个基于隧道的容器网络,但是随着节点规模的增长复杂度会提升,出了网络问题跟踪起来比较麻烦。
路由方案:路由技术从三层实现跨主机容器互通,没有NAT,效率比较高,和目前的网络能够融合在一起,每一个容器都可以像虚拟机一样分配一个业务的IP。但路由网络也有问题,路由网络对现有网络设备影响比较大,路由器的路由表应该有空间限制一般是两三万条。而容器的大部分应用场景是运行微服务,数量集很大。如果几万新的容器IP冲击到路由表里,导致下层的物理设备没办法承受;而且每一个容器都分配一个业务IP,业务IP消耗会很快。
CNM(DockerLibnetwork Container Network Model)阵营:DockerLibnetwork的优势就是原生,而且和Docker容器生命周期结合紧密,缺点也可以理解为是原生,被Docker“绑架”,不能解决集群间的互通的问题。
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阵营:CNI的优势是兼容其他容器技术(例如rkt)及上层编排系统(KuberneresMesos),而且社区活跃势头迅猛,Kubernetes加上CoreOS主推,缺点是非Docker原生会导致兼容性问题,不能保证稳定性,且不能解决集群间。
Calico:Calico仅支持TCP、UDP、ICMP和ICMPv6协议,且没有加密数据路径,用不可信网络上的Calico建立覆盖网络是不安全的,没有IP重叠支持,虽然Calico社区正在开发一个实验功能,将重叠IPv4包放入IPv6包中,但这只是一个辅助解决方案,并不完全支持技术上的IP重叠,且其进行网络通讯时是直连通讯,并不能实现中途将流量导出并审计的功能。
因此,上述方案均不能稳定可靠的完成Docker容器跨主机、VLAN、集群的导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主机、跨VLAN、跨集群的Docker容器导流方法,解决了目前难以实现Docker容器跨主机、VLAN、集群的导流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跨主机、跨VLAN、跨集群的Docker容器导流方法,一个集群包含一个或多个VLAN,一个VLAN包括一个或多个主机,一个主机内包括一个或多个Docker容器,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BGP客户端同步所述集群内Docker容器的IP路由信息,实现集群内Docker容器的全互联;
步骤2:PRC客户端从策略路由表中同步导流相关IP路由信息,重定向Docker容器间的流量发送至集群外的Router/Firewa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精灵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精灵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6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