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86577.8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9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培;韩霄;程楷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肖庆武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生成包括开关指示信息的第一数据帧,所述开关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的第一收发器和/或第二收发器在信标间隔BI包括的至少一个时期中的开关状态,所述第一收发器工作的第一频段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二收发器工作的第二频段的频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本申请能够降低设备的电能消耗,以节省电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享受优质服务。但是目前主流无线局域网大多工作在2.4GHz与5GHz的低频段,随着设备数目的日益增加,低频段变得非常拥挤。
为了提供更高速率的无线通信,目前开始探寻新的频段。其中,60GHz毫米波的高频段有着大量可用的频谱资源,于是出现了综合使用低频段和高频的新型无线局域网。在该新型无线局域网中,终端设备可以具有两个收发器,其中一个收发器工作在低频段,另一个收发器工作在高频段。这样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两个收发器接收或发送数据,提高无线通信的速率。
在新型无线局域网中,终端设备具有两个收发器,导致终端设备具有较高的电能消耗,如何降低终端设备的电能消耗以节省电能,是新型无线局域网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设备的电能消耗,以节省电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生成包括开关指示信息的第一数据帧,所述开关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的第一收发器和/或第二收发器在信标间隔BI包括的至少一个时期中的开关状态,所述第一收发器工作的第一频段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二收发器工作的第二频段的频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这样通过第一数据帧中的开关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设备在该BI的至少一个时期内开启或关闭第一设备的第一收发器和/或第二收发器,从而降低第一设备的电能消耗,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指示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指示字段,所述至少一个开关指示字段中的每个开关指示字段与所述BI中的一个时期对应;开关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或所述第二收发器在其对应时期内的开关状态。由于开关指示信息细分为多个开关指示字段,每个开关指示字段对应BI的一个时期,这样可以通过各开关指示字段指示第一设备在BI的各时期内开启或关闭第一设备的第一收发器和/或第二收发器,对第一设备的第一收发器和/或第二收发器进行更细化的管理,进一步降低第一设备的电能消耗,以进一步节省电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状态为一定开启状态和一定关闭状态中的一者,所述开关状态为可以开启状态和不一定开启状态中的一者,或者,所述开关状态为一定开启状态、可以开启状态、一定关闭状态和不一定开启状态中的一者。由于提供了多种开关状态,从而可以通过开关指示信息灵活地对第一设备的第一收发器和/或第二收发器进行管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I包括信标帧传输时间BTI、关联波束赋形训练A-BFT、通告传输时间ATI和数据传输时间DTI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开关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开关指示字段、第二开关指示字段、第三开关指示字段和第四开关指示字段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开关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或所述第二收发器在所述BTI内的开关状态;所述第二开关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或所述第二收发器在所述A-BFT内的开关状态;所述第三开关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或所述第二收发器在所述ATI内的开关状态;所述第四开关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或所述第二收发器在所述DTI内的开关状态。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开关指示字段至第四开关指示字段指示第一设备分别在BI的四个时期内开启或关闭第一设备的第一收发器和/或第二收发器,对第一设备的第一收发器和/或第二收发器进行细化的管理,降低第一设备的电能消耗,以进一步节省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6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