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耐万古霉素基因的引物组合物、探针组合物、试剂盒,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4842.9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6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周骋;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爱普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04;C12Q1/1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梁洪文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基序列 万古霉素 引物组 基因 引物组合物 耐药蛋白 上游引物 下游引物 探针组合物 试剂盒 物质基础 生物体 种检测 检测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耐万古霉素基因的引物组合物、探针组合物、试剂盒,及其应用。引物组合物包括:特异于编码万古霉素耐药蛋白A的基因的引物组、特异于编码万古霉素耐药蛋白B的基因的引物组、以及特异于编码万古霉素耐药蛋白M的基因的引物组中至少一种;特异于vanA基因的引物组包括: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上游引物、以及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下游引物,特异于vanB基因的引物组包括:碱基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上游引物、以及碱基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下游引物,以及特异于vanM基因的引物组包括:碱基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的上游引物、以及碱基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的下游引物。为检测生物体中是否存在耐万古霉素基因提供物质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耐万古霉素基因的引物组合物、探针组合物、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万古霉素属于糖肽类大分子抗生素,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治愈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炭疽杆菌、以及白喉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万古霉素是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的首选药物,曾一度被誉为“人类对付顽固性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用来治疗大多数抗生素均无效的严重感染。
但随着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如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Enterococcus,VRE)、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VRSA)等在临床上陆续被分离出来,这最后一道防线也面临崩溃的危险。例如,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在临床上不但能引起尿路感染、腹腔、盆腔感染以及外科手术伤口感染、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还能将其抗性转移到其他病原微生物。因此,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不仅仅在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万古霉素耐药菌株,还在于万古霉素耐药菌株能将他们的耐药因子转移而产生一些难以治疗的新耐药菌株。
目前已检测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中的耐万古霉素基因主要包括三种分型,分别是编码万古霉素耐药蛋白A的基因(vancomycin resistance protein A gene,vanA gene)、编码万古霉素耐药蛋白B的基因(vancomycin resistance protein B gene,vanB gene)、编码万古霉素耐药蛋白M的基因(vancomycin resistance protein M gene,vanM gene)。vanA型为主要耐药基因型,表现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耐药;vanB型表现为万古霉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对替考拉宁敏感;vanM型是我国上海最早发现的耐药基因型,近年明显增多,表现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高度耐药。
因此,对耐万古霉素基因的检测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检测耐万古霉素基因的引物组合物、探针组合物、试剂盒,及其应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扩增耐万古霉素基因的引物组合物,所述引物组合物包括:
特异于编码万古霉素耐药蛋白A的基因的引物组、特异于编码万古霉素耐药蛋白B的基因的引物组、以及特异于编码万古霉素耐药蛋白M的基因的引物组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
所述特异于编码万古霉素耐药蛋白A的基因的引物组包括:碱基序列如SEQ IDNO:1所示的上游引物、以及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下游引物,
所述特异于编码万古霉素耐药蛋白B的基因的引物组包括:碱基序列如SEQ IDNO:3所示的上游引物、以及碱基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下游引物,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爱普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爱普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48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肤基因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柑橘黄龙病菌荧光定量分析的内参基因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