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氨酸锌结晶水的去除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4610.3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2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田录;贾瑞莲;王佳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德邦新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27/18 | 分类号: | C07C227/18;C07C227/42;C07C229/7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60 | 代理人: | 袁士林 |
地址: | 421000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氨酸 结晶水 去除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氨酸锌结晶水的去除工艺。
背景技术
甘氨酸锌是饲料微量元素的添加剂,正逐渐代替硫酸锌,甘氨酸锌的标准为锌≥21%,总甘氨酸量≥23%,水≤10%。生产甘氨酸锌可用碱式碳酸锌或硫酸锌与甘氨酸生成螯合物。用ZnSO4·H2O合成的甘氨酸锌含有15-16%的结晶水,达不到标准。通常去除结晶水有几种方法:一是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烘干温度至120℃以上,但超过80℃以上甘氨酸锌会分解,此方法对甘氨酸锌不适用;另一种方法是真空干燥,但是该方法投资,不利于推广;还一种方法是产物溶于乙醇共沸脱水,但改方法在成本安全方面、投资方面都不允许。故需要研究一种脱水效果好、投资低、产品安全的甘氨酸锌结晶水的去除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一种脱水效果好、投资低、产品安全的甘氨酸锌结晶水的去除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甘氨酸锌结晶水的去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按100:60:24:1-2.5的重量份比分别取水、ZnSO4.H2O、甘氨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先将水置于一容器中加热至50-65℃,接着往其中加入ZnSO4.H2O,搅拌使ZnSO4.H2O完全溶解后加入甘氨酸,此为体系1,使体系1在50-65℃的条件下反应30-40min后停止加热,得到体系2,将体系2进行浓缩得到体系3;接着往体系3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并不断搅拌至体系3冷却析出晶体,接着过滤取其晶体,最后将晶体烘干,即得去除结晶水的甘氨酸锌。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一种甘氨酸锌结晶水的去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按100:60:24:1.8-2的重量份比分别取水、ZnSO4.H2O、甘氨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先将水置于一容器中加热至55-60℃,接着往其中加入ZnSO4.H2O,搅拌使ZnSO4.H2O完全溶解后加入甘氨酸,此为体系1,使体系1在55-60℃的条件下反应34-37min后停止加热,得到体系2,将体系2进行浓缩得到体系3;接着往体系3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并不断搅拌至体系3冷却析出晶体,接着过滤取其晶体,最后将晶体烘干,即得去除结晶水的甘氨酸锌。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体系3体积为所述体系2的45-55%。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晶体烘干步骤,其烘干条件为55-65℃,烘干时间为3.5-4.5h。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体系3体积为所述体系2的48-52%。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晶体烘干步骤,其烘干条件为58-62℃,烘干时间为3.8-4.2h。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甘氨酸锌生产的过程中添加助剂达到很好的脱水效果。本发明中添加的助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一部分为极性,一部分为非极性,极性部分与甘氨酸锌的锌相近,而非极性部分分子链长,可有效阻止水与甘氨酸锌生成结晶水,从而减少了水份。
2.本发明甘氨酸锌去除结晶水工艺投资低,而且产品安全。所添加的助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价格便宜,降低了投资成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含有部分与甘氨酸锌共结晶,但不到百分之一,不影响甘氨酸锌的其他指标,得到的甘氨酸锌产品安全。本发明去除甘氨酸锌结晶水效果好、投资低且得到的产品安全,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提供一种甘氨酸锌结晶水的去除工艺,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甘氨酸锌结晶水的去除工艺如下:
一种甘氨酸锌结晶水的去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德邦新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衡阳德邦新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46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1‑氨基‑环丙甲酸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乙酰苯胺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