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阳极泥还原-有机硫化法分离砷并回收锑、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84455.5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8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李磊;钟大鹏;谈诚;于勇;王加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02;C22B25/06;C22B25/02;C22B30/02;C22B3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物 惰性气体保护 还原焙烧 铜阳极泥 研磨 还原剂 硫化锡 挥发 还原 环保技术领域 综合回收利用 有机硫化剂 含砷烟尘 挥发产品 挥发性 回收锑 硫化法 锑分离 阳极泥 易挥发 氧化物 硫化 三段 锑白 易被 回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阳极泥还原‑有机硫化法分离砷并回收锑、锡的方法,属于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和环保技术领域。首先将铜阳极泥、还原剂分别研磨后混合均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还原焙烧挥发除砷得到含砷烟尘和一段底物;将得到的一段底物、还原剂分别研磨后混合均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还原焙烧得到挥发产品锑白和二段底物;将得到的二段底物与有机硫化剂别研磨后混合均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还原焙烧得到硫化锡和三段底物。该阳极泥中砷、锑、锡的主要物相有As2O5、Cu3(AsO4)2、Sb2O4、SnO2,本方法充分利用高价砷、锑易被还原及其氧化物具有不同挥发性的特点,解决了铜阳极泥砷、锑分离问题;同时利用锡容易被硫化及硫化锡易挥发的特点,将底物中锡进行挥发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阳极泥还原-有机硫化法分离砷并回收锑、锡的方法,属于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和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材料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前提下,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欧盟将锑列为14类关键原材料之一,锑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近年来我国锑产量呈下降趋势,据英国某矿业咨询公司2010年报告中国已没有能连续开发十年以上的锑矿床,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也显示,如果未来没有再发现重要锑矿床,世界锑矿资源将在十几年内枯竭,寻找新的锑资源并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锡也是一种战略金属,在各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由于长期重开发轻治理,导致管理粗放、环保滞后、开采秩序混乱、资源过度开发等弊病在锡行业发展中日益严重,一步步压缩着锡的开采使用年限。铜阳极泥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锑、锡资源,如果能将该阳极泥综合利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锑、锡资源短缺的压力。
本发明所处理铜阳极泥含砷、锑分别约为9.91%、6.34%,实现砷锑分离后可以回收具有商业价值的锑。同时该铜阳极泥含锡约为13.34%,可通过有机硫化焙烧进行锡的回收。
阳极泥砷锑分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火法,其基本思路是将物料中的砷以其三价氧化物的形式全部挥发出来,锑以高价氧化物的形式保留在物料中,然后对烟尘中的锑进一步还原处理,达到固体物料分离和有价金属锑回收的目的。
第二,湿法,其基本思路是利用As、Sb化合物的不同性质,通过控制pH等物理化学条件以实现砷、锑的分离,进一步回收其产物。
阳极泥锡回收主要有:
还原硫化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含锡物料与还原剂和硫化剂研磨后混合,然后进行焙烧,使锡以硫化锡形式挥发,达到回收锡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还原-有机硫化法对铜阳极泥进行处理,一段焙烧将阳极泥中的砷以氧化砷的形式挥发出系统并回收;二段焙烧将一段底物继续进行还原焙烧,锑以氧化锑的形式挥发并回收;三段焙烧将二段底物进行有机硫化焙烧,锡以硫化锡的形式挥发并回收。一方面得到了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锑白、二氧化锡,另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砷、锑分离工艺流程长、分离效果差等问题,对铜阳极泥的高效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铜阳极泥还原-有机硫化法分离砷并回收锑、锡的方法。该阳极泥中砷、锑、锡的主要物相有As2O5、Cu3(AsO4)2、Sb2O4、SnO2,本方法充分利用高价砷、锑易被还原及其氧化物具有不同挥发性的特点,解决了铜阳极泥砷、锑分离问题;同时利用锡容易被硫化及硫化锡易挥发的特点,将底物中锡进行挥发回收。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铜阳极泥还原-有机硫化法分离砷并回收锑、锡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44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