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压电作动器驱动的注射器助推器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83690.0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2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攀丞;彭瀚旻;杨剑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315 | 分类号: | A61M5/315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压电 作动器 驱动 注射器 助推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双压电作动器驱动的注射器助推器及其工作方法,采用了双压电作动器的结构,压电作动器在逆压电效应的作用下,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芯杆做沿轴向的直线运动。钛合金基体和螺栓通过螺纹配合,第一压电陶瓷片带动钛合金基体进行扭转运动,从而带动螺栓沿轴向做直线运动,用于助推器的粗调;第二压电陶瓷片和内套筒、外套筒同轴连接安装,内套筒外围套上橡皮筋后对螺栓产生了预压力,第二压电陶瓷片带动内套筒和外套筒推动活塞芯杆,用于助推器的细调。注射器助推器的粗调和细调机构相互配合,精准的控制用药的剂量和速度,使得注射操作更加安全、平稳、可靠。注射器助推器配合自动控制机构,降低了人工参与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压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双压电作动器驱动的注射器助推器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注射器的出现是医疗用具领域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使用注射器的针头注入气体或者液体的这个过程被称为注射。注射器由前端安装有针头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针头放置于待工作区域,活塞芯杆推入时注射少量液体或者气体。
人工操作注射器时,注射量和流速依靠人的控制。即使注射器上标注了刻度,注射量在人工控制下也无法达到较高的精度;注射流速也更难控制。然而,目前的医疗工作对用药的注射量和速度都提出了要求,利用普通的注射器,人工注射难以满足高精度的注射要求。
综上,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准确进行自动控制的注射器助推器,满足高精度的注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双压电作动器驱动的注射器助推器及其工作方法,能够采用自动控制机构进行注射推注操作,精确了用药的剂量和速度,操作过程安全、平稳、可靠,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注射助推器结构紧凑体积小,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应用面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双压电作动器驱动的注射器助推器,包括:
螺栓(1)、钛合金基体(2)、第一压电陶瓷片(3)、第二压电陶瓷片(4)、磷青铜薄板(5)、外套筒(6)、橡皮筋(7)、内套筒(8)、活塞芯杆(9)、针筒(10)。
螺栓(1)的头部连接活塞芯杆(9),活塞芯杆(9)另一端塞入针筒(10)的内腔;
螺栓(1)的螺杆穿过外套筒(6)、内套筒(8)、磷青铜薄板(5)、第二压电陶瓷片(4);
内套筒(8)沿轴向开槽,内套筒(8)外围套橡皮筋(7),内套筒(8)的外围套上外套筒(6);
外套筒(6)一端连接螺杆(1)的头部,另一端和内套筒(8)连接磷青铜薄板(5),磷青铜薄板(5)再和第二压电陶瓷片(4)连接;
螺栓(1)的螺杆部分穿过钛合金基体(2),钛合金基体(2)内部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壁设置和螺栓(1)配合的螺纹,螺栓(1)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钛合金基体(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钛合金基体(2)外围均匀安装第一压电陶瓷片(3)。
进一步的, 磷青铜薄板(5)和第二压电陶瓷片(4)是圆环形。
进一步的,内套筒(8)的3/4轴向长度开槽,因此内套筒(8)外围套着的橡皮筋(7)收缩,压迫内套筒(8)对螺栓(1)产生预压力;内套筒(8)剩余的1/4轴向长度未开槽,保持了内套筒(8)的完整性,方便加工组合。
进一步的,内套筒(8)的材料是碳纤维。
进一步的,钛合金基体(2)的形状为长方体。
进一步的,第一压电陶瓷片(4)为长方形共四片,分别贴于钛合金基体(2)外围的四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3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