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视觉光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1164.0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0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方文卿;杨超普;阳帆;张旭;赖珍荃;于天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1/42 | 分类号: | G01J1/42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觉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生物安全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非视觉光传感器。
背景技术
人眼视网膜存在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锥状细胞在亮度水平大于3cd/m2的情况下起作用,由此定义了明视觉;杆状细胞在亮度水平小于0.001cd/m2的情况下被激活,由此定义了暗视觉。1924年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承认的基于人眼对各种波长λ的光的相对灵敏度为光谱光视效率函数。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λ),最大值在555nm处,暗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λ),最大值在507nm 处。
光传感器,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识别。光传感器可以检测环境光的强度、照度。目前市场上所有光传感器都是针对与人眼视觉光的,是由光电池及修正滤光片组成,滤光片对光电池光谱功率函数进行“人眼校正”,得到的光谱曲线接近CIE推荐的视觉光谱光视效率曲线。
在2002年,美国布朗(Brown)大学的David Berson等人在大鼠的视网膜上发现了第三种感光细胞——视网膜神经节感光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这种感光细胞控制了许多的非视觉生物效应,例如生理节律、体温、心率、皮质醇的分泌,褪黑激素的分泌以及警觉性等等。
目前,在蓝光危害以及非视觉生物效应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焦点,201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本发明密切相关,也即人类生物钟是由光通过非视觉效应来校正的,未来的照明标准也应当同时考虑视觉与非视觉两者,满足人类对视觉舒适度、心里、生理、光健康等各方面的要求。但至今却尚未出现非视觉光传感器,可见人们对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的认识不够深,普通百姓也无法在选择室内照明灯光时同时考虑以上两者,故本发明旨在为非视觉光效应的研究、人体生理节律的研究、蓝光危害的研究等方面提供一种非视觉领域光学辐射测量的传感器。
发明内容
本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非视觉光传感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视觉光传感器,包括叠放在一起的光电探测器、人眼视觉函数V(λ)A 修正片、人眼视觉函数V(λ)B修正片、和起带通滤光片作用的深蓝玻璃;所述带通指在“紫蓝带”380nm-500nm波长范围的光透过率显著高于500nm-650nm范围的光透过率;所述“显著”,是指380nm-500nm之间的光谱面积大于500nm-650nm 之间的光谱面积10倍以上。
还包括与所述光电探测器1、人眼视觉函数V(λ)A修正片、人眼视觉函数 V(λ)B修正片、和起带通滤光片作用的深蓝玻璃叠放在一起的短波通滤光片,所述短波通滤光片的截止波长不短于650nm。
叠放在一起的各部件最终合成的光透过率曲线,与人眼的非视觉光谱响应曲线做对比,峰值的差值小于18nm,半峰宽相差小于20%。
所述光电探测器、人眼视觉函数V(λ)A修正片、人眼视觉函数V(λ)B修正片组成普通照度计中的视觉光探头,所述视觉光探头与深蓝玻璃依次叠加,或所述视觉光探头、深蓝玻璃、短波滤光片依次叠加。
所述光电探测器、人眼视觉函数V(λ)A修正片、人眼视觉函数V(λ)B修正片、深蓝玻璃、短波通滤光片之间依次相互接触或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为 0.1-50mm,所述间隙中的介质为空气或透明无色玻璃。
所述光电探测器位于最底部,人眼视觉函数V(λ)A修正片、人眼视觉函数 V(λ)B修正片、深蓝玻璃、短波滤光片按照任意次序依次叠放。
所述的深蓝玻璃为型号为QB3的钴蓝玻璃,所述深蓝玻璃4为有机材料。
所述的深蓝玻璃4为型号在业内称为宝蓝的深蓝有机玻璃,所述深蓝玻璃4 为有机材料。
其包含的各种滤光片,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玻璃上蒸镀,也即除光电探测器外,其它滤光片或不再是整块滤光玻璃做成,而是用光学镀膜的方法镀在另外的透明材料上或镀在其它滤光片表面或镀在光电探测器的表面,最后得到的非视觉光传感器,其光透过率曲线以最接近人眼的非视觉光谱响应曲线为最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现有技术需要测量光源的非视觉效应时,需要先测得光源的光谱,再计算得出光源的非视觉效应,这一过程非常繁琐,有了本发明,就省却了此步骤,使得对于光源的非视觉效应的测量步骤变得简洁;
2.有了本发明,当要测量光源的非视觉效应时,无需使用积分球来测量光源的功率,然后再结合光谱数据推算出光源的非视觉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1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场高阶相干度及噪声特性的探测装置
- 下一篇:日光浴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