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焦再生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0558.4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5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孟旗;吴德飞;李出和;郝少博;周桂娟;徐永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气入口 氮气出口 冷却段 加热段 活性焦再生 解吸段 冷却器 连通 加热炉 压缩机 氮气循环系统 干法烟气脱硫 活性焦移动床 氮气 操作安全 从上至下 依次设置 工艺流程 再生器 密闭 | ||
本发明属于活性焦移动床干法烟气脱硫领域,涉及一种活性焦再生系统及方法。包括:再生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加热段、解吸段以及冷却段;冷却段底部设有第一氮气入口,冷却段顶部设有第一氮气出口;解吸段底部设有第二氮气入口;加热段顶部设有第二氮气出口;加热炉,连通冷却段的第一氮气出口和解吸段的第二氮气入口;冷却器,连通加热段的第二氮气出口;压缩机,连通冷却器和冷却段的第一氮气入口;氮气依次通过第一氮气入口、冷却段、第一氮气出口、加热炉、第二氮气入口、解吸段、加热段、第二氮气出口、冷却器、压缩机、第一氮气入口,形成密闭的氮气循环系统。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操作安全可靠,提高了活性焦再生工艺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焦移动床干法烟气脱硫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活性焦再生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焦干法脱硫工艺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应用。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活性焦干法脱硫技术由于具有脱硫效率高、反应不耗水、无废水废渣排放、设备腐蚀问题等突出优势,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该工艺应用日益广泛。
典型的活性焦干法脱硫包括吸附脱硫和再生两部分,移动床脱硫及再生工艺如下:活性焦脱硫塔为移动床反应器,活性焦在反应器内自上而下缓慢移动,达到饱和吸附SO2后活性焦从底部排出,经过机械设备送入焦再生器进行再生,再生后的活性焦又被送回反应器内继续循环使用。如附图1所示,再生器A为移动床,共有加热段A1、解吸段A2和冷却段A3,待生焦8进入再生器A后,通过入口分布器A4依次进入加热段A1和解吸段A2,经高温度循环热气13间接加热至所需的温度后(400~450℃)再生;其中高温度循环热气13经过解吸段A2和加热段A1换热后,成为低温度循环热气14,低温度循环热气14的一部分在一定情况下,作为外排废气15排出热气循环系统,另一部分进入循环热气压缩机F压缩,成为压缩循环热气16,再由循环热气加热器E加热至所需温度后,再次成为高温度循环热气13;富含SO2的再生尾气7从再生器解吸段A2引出,经加压后送到制硫酸装置或其它装置处理。再生后的活性焦9继续下行进入冷却段A3;空气10被送风装置G鼓入,成为冷却空气11来冷却所述的再生后的活性焦9;再生后的活性焦9由底部排出,得到冷却后的活性焦9,再经机械设备送入送回脱硫塔。该工艺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再生工艺存在如下三个缺点:(1)再生器加热段、解吸段和冷却段任一管束一旦发生破损,空气或者含有过剩氧的热烟气将与高温活性焦直接接触,可能会导致活性焦自燃,存在安全隐患;(2)高温活性焦在再生器冷却段被空气冷却,热空气直接排大气,高温位热量未能回收,再生能耗较高;(3)在冷却段与活性焦换热的空气、加热段和解吸段与活性焦换热的热烟气均为微正压,压力很低,换热效率低,使再生器冷却段、加热段和解吸段所需换热面积较大,设备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焦再生系统及方法,其能够提高活性焦再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焦再生系统,其包括:再生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加热段、解吸段以及冷却段;冷却段底部设有第一氮气入口,冷却段顶部设有第一氮气出口;解吸段底部设有第二氮气入口;加热段顶部设有第二氮气出口;加热炉,连通冷却段的第一氮气出口和解吸段的第二氮气入口;冷却器,连通加热段的第二氮气出口;压缩机,连通冷却器和冷却段的第一氮气入口;氮气依次通过第一氮气入口、冷却段、第一氮气出口、加热炉、第二氮气入口、解吸段、加热段、第二氮气出口、冷却器、压缩机、第一氮气入口,形成密闭的氮气循环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焦再生系统还包括:氮气补充装置,连通在所述压缩机和冷却段的第一氮气入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器的解吸段设置有再生尾气出口,连通硫磺回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器的结构为设置有上下封头的圆柱形筒体。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器上部设置有入口分布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05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