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作物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0100.9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2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方华舟;梁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彭劲松 |
地址: | 448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物 秸秆 有机 无机 复合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秸秆利用及有机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作物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作物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数量巨大。作物秸秆有机质丰富,来源于农田,通过发酵腐熟,归还于农田,是补充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肥料来源。因作物秸秆表面覆盖一层蜡质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高等原因,传统作物秸秆发酵腐熟,时间长、效率低,农民大多不愿意采用;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推广,以旋耕方式将秸秆直接粉粹翻埋入田,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没有经过杀虫、杀菌、杀灭杂草种子等处理,病虫害等容易残留,具有巨大的病害、虫害、杂草流行的潜在风险,少数地方甚至已出现因秸秆旋耕直接还田而出现病害严重流行情况。同时,尽管作物秸秆各种养分元素齐全,但氮、磷等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过低,发酵进程缓慢,限制了秸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作物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作物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其配方包含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作物秸秆1000份,水400-600份,98%浓硫酸溶液200-300份,98%浓硝酸溶液200-300份,钙镁磷肥450-700份,尿素200-300份,氯化钾100-200份,硅藻土粉60-100份。可根据作物生长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状况、土壤酸碱状况等,适当调节硫酸用量、硝酸用量、钙镁磷肥用量、尿素、氯化钾用量,乃至添加适量磷酸参与秸秆处理;也可添加其它氮肥、磷肥、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以满足相关作物对养分元素的需要。上述98%浓硫酸溶液200-300份、98%浓硝酸溶液200-300份是对硫酸、硝酸总用量的限制,如果浓硫酸溶液、浓硝酸溶液浓度有变化则重量份可以相应变化保持总量不变即可。所述的作物秸秆包括水稻、小麦、高粱、油菜等各种作物的秸秆。
上述作物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作物秸秆准备:
将作物秸秆粉粹成粉末状小段,优选为0.2-0.3厘米的粉末状小段;
(2)作物秸秆酸处理:
将配方用量的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徐徐加入配方用量的浓硫酸溶液,搅拌均匀后徐徐加入配方用量的浓硝酸溶液,搅拌均匀,并将酸液加热到40-55℃;将经粉碎处理的配方用量的作物秸秆加入到反应釜中,混合、拌匀,处理12-24小时,至秸秆颜色明显变深、秸秆充分吸收酸液、物料无游离酸液;
(3)加入钙镁磷肥处理:
将配方用量的钙镁磷肥加入到反应釜中,与经酸液充分处理的作物秸秆充分混合、搅拌、混匀,使钙镁磷肥与作物秸秆及其秸秆内部的酸液充分接触,不断搅拌混合处理12-24小时,使充分发生反应,至温度不再上升;
(4)熟化、干燥处理:
经过上述处理的作物秸秆物料可达到70-90℃及以上的高温,再经过12-48小时的翻料、熟化,及适当加热干燥过程,使物料的水分含量至10%以下;
(5)加入尿素、氯化钾、硅藻土粉,进一步制作复合肥料:
往经过充分干燥的物料(水分含量10%以下)中,加入配方用量的尿素、氯化钾、硅藻土粉,混匀,得到作物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
本发明以各种作物的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强酸及其它富含养分元素的常见物质,在破坏水稻等作物秸秆表面蜡质及难降解的纤维素、木质素等主要物质结构的同时,彻底杀灭病菌等有害物质,充分利用反应热,并大量补充氮、磷等养分,以有机、无机相结合及便于自动化、规模化、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生产作物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既含有丰富有机质,又含充足的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元素,可以实现长效养分与速效养分、供给作物养分与用土养土的协调统一。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以硫酸、硝酸等酸类物质对作物秸秆的难降解成分进行了充分破坏和降解,并使秸秆物料经过高温处理,从而有效促进和保证秸秆有机物在施入田间后能够迅速降解和被作物吸收利用。
2、以硫酸、硝酸组合,兼顾产品养分和利用酸液稀释放热、氧化反应、酸碱反应以释放反应热,促进堆料进入高温,减少能耗和成本;且经过强酸和高温等处理,作物秸秆可能携带的病源菌、虫卵、杂草种子等得到了彻底杀灭,保证了用肥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楚理工学院,未经荆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01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态小白菜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