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模拉锚试验中拉曳系统布置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9167.0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8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B63B21/10;B63B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11344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模 试验 中拉曳 系统 布置 方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模拉锚试验中拉曳系统布置方案。
背景技术
木模拉锚试验作为实船拉锚试验的替代,模拟实船平稳的锚具起抛作业是获取真实试验结果的根本;同时,依据木锚拉锚试验企业标准,关于收放锚具规范要求,锚具每一次的起抛过程都需要均匀用力,以保证锚具的匀速运行,并要求在试验过程中锚具能随时作平稳的停顿。在首制船木模拉锚试验中,木锚具的起抛作业伴随试验的始终,木锚具起抛次数不下几十乃至上百次,要保证这量大次多的起抛作业质量,锚具的拉曳系统布置合理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在木模拉锚试验中,一般运用麻绳、木条等简陋的器具充当拉曳系统工装,并采用人力拉曳的方法进行起抛锚具作业。首先,麻绳要上百次抵受摩擦系数偏大的木质工装的斯磨,往往到试验后期虽不至于开裂崩断,但也变成麻毛乱刺、光洁度大打折扣的一条废绳,最后大多数因摩擦力加大而需要更换,增加了试验过程因素变量;而更重要的是采用一到多人拉曳的方法进行起抛锚具作业,主观上,由于受到站位、视觉、人体气息调整、口令不一、力量掌控等因素的影响,产生诸如用力歪斜、不均匀及过猛等动力输出失控现象,锚具无法获得平稳顺畅的运行以及精准的停顿点位;客观上,人力拉曳相对于试锚箱体是斜向力矩,会导致试锚箱体较薄弱的斜向及横向遭受挤压而产生朔性乃至刚性变形,这都会直接影响试验结果,造成拉锚试验结果失实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拉曳方法带来的诸多弊端,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锚试验拉曳系统布置设计方案,其具有工装件布局合理,实施技术简便易行,采用的工装件经久耐用,可以循环再用,实施性价比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木模拉锚试验中拉曳系统布置方案,布置在船体甲板及试锚箱体上,包括:
导索器,由一轴棒及安装在该轴棒上的第一滚轮组成,布置在锚链筒的顶端,即锚链筒与甲板面相贯口的中心部位;
角轮器,由一支座及安装在该支座上的第二滚轮组成,布置在导索器后方的试锚箱体甲板面与箱体背板面相交线上;
自锁式手动绞盘,布置在角轮器正下方的试锚箱体的箱体背板上;
尼龙绳,一端与锚具连接,依次嵌入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的导槽后另一端与自锁式手动绞盘连接。
其中,所述轴棒的水平中线面与甲板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滚轮所承托的尼龙绳于甲板面的横截面中心点,与锚链筒于甲板面相贯口的中心点相重合。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座的底部包括两个互为直角的底座面,两个底座面分别与试锚箱体的甲板面和箱体背板面贴合,所述第二滚轮与第一滚轮的中纵切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滚轮的尼龙绳承托点高于第一滚轮的尼龙绳承托点。
其中,所述自锁式手动绞盘与第二滚轮的中纵切面处于同一平面。
其中,所述尼龙绳的直径与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的导槽相匹配,在锚具栓绳状态下,锚具能自由移动至试锚箱体外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木模拉锚试验中拉曳系统布置方案,摩擦系数小,规避了为克服静止摩擦力的突变力矩传送失控,进而导致的锚具、试锚箱体晃动现象发生,确保了试验精度;拉曳力矩设计在试锚箱体最强的竖直方向,解决了斜向挤压力对箱体的压迫造成的变形问题;用圆周运动手摇式固定工装件取代人力牵移拉扯的拉曳方式,使动力输出的定向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有效控制,令锚具更易获得恒定的牵引力而变得运行过程平稳顺畅;具有自动锁定功能工装件的运用令锚具能获得精准的停顿点位,使各个试验项目工作的精确度得到保证;采用此布置方案设计的拉曳系统进行木模拉锚试验,不但能省工省力,更重要的是令试验过程的锚具起抛作业如实船试验般平稳,确保拉锚试验结果的可信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木模拉锚试验中拉曳系统布置方案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木模拉锚试验中拉曳系统布置方案,布置在船体甲板1及试锚箱体2上,包括:
导索器3,由一轴棒31及安装在该轴棒31上的第一滚轮32组成,布置在锚链筒4的顶端,即锚链筒4与甲板1面相贯口的中心部位;
角轮器5,由一支座51及安装在该支座51上的第二滚轮52组成,布置在导索器3后方的试锚箱体2甲板1面与箱体背板6面相交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9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撞防爆裂型电解电容器
- 下一篇:智能电视系统的主控设备及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