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8010.6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3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开田健;冈田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30 | 分类号: | H02K3/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金春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目的在于不使供电部侧线圈的占空系数降低而使供电部侧线圈的分担电压降低。一种具备多个包括卷绕于齿(5)的绕组(13)的线圈的马达(1),利用模制材料(14)对位于供电部侧的线圈的绕组(13)进行模制,使对位于供电部侧的线圈的绕组(13)进行模制的模制材料(14)的介电常数比位于供电部侧以外的位置的线圈的绕组(13)的周围的介电常数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电梯的卷扬机等中使用的由逆变器驱动的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化而广泛使用具有高效率的特征的由逆变器驱动的马达。在由逆变器驱动的马达中,有时在作为来自逆变器的输出的脉冲电压上重叠陡峭的浪涌电压。在此,浪涌电压是指,瞬间性地超过稳定状态来产生的高的电压。如果这种浪涌电压施加到马达,则产生局部放电,存在马达的绝缘性能降低的问题。
陡峭上升的浪涌电压不是由构成马达的各线圈均等地分担,而是该浪涌电压的8成集中地施加到供电部侧的线圈。因此,公开了如下方法:为了提高供电部侧线圈的耐电压,使供电部侧线圈的绕组的电线覆膜的膜厚比其它线圈的绕组的电线覆膜的膜厚更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公开了如下方法:使供电部侧线圈的绕组的绝缘覆膜的介电常数比除此以外的线圈的绕组的绝缘覆膜的介电常数低,来提高供电部侧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DIV:Partial Discharge Inception Voltage)(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0405号公报(6页、图5、图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75822号公报(11页、图9A)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使供电部侧线圈的绕组的电线覆膜的膜厚比其它线圈的绕组的电线覆膜的膜厚更厚的方法中,存在供电部侧线圈的绕组的占空系数降低的问题。如果供电部侧线圈的绕组的占空系数降低,则存在马达的输出降低的弊病。
另外,在使供电部侧线圈的绕组的绝缘覆膜的介电常数比除此以外的线圈的绕组的绝缘覆膜的介电常数低的方法中,存在供电部侧线圈的分担电压变高而重叠到供电部侧的线圈的浪涌电压进一步变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不使供电部侧线圈的占空系数降低而使供电部侧线圈的分担电压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是具备多个包括卷绕于齿的绕组的线圈的马达,利用模制材料对位于供电部侧的线圈的绕组进行模制,使对位于供电部侧的线圈的绕组进行模制的模制材料的介电常数比位于供电部侧以外的位置的线圈的绕组的周围的介电常数高。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使对位于供电部侧的线圈的绕组进行模制的模制材料的介电常数比位于供电部侧以外的位置的线圈的绕组的周围的介电常数高,因此能够不使供电部侧线圈的占空系数降低而使供电部侧的线圈的分担电压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马达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马达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模制线圈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马达的静电电容的等效电路。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一个相的线圈的静电电容的等效电路。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担电压的特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模制线圈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8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液器快输完液后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中生用便于存放笔的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