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改性粉煤灰处理脱硫废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7414.3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0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长沙星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J20/10;B01J20/30;C02F101/12;C02F101/20;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和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5 | 代理人: | 王培苓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改性 粉煤 处理 脱硫 废水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改性粉煤灰处理脱硫废水的装置,包括:反应罐和过滤罐,在反应罐与过滤罐之间设有输送管路;所述反应罐设置粉煤灰投加口,反应罐内设置搅拌装置;所述过滤罐内设置布水器、滤布、小孔支撑板,布水器设置于过滤罐的进水口下端,过滤罐腰部设置滤布,所述小孔支撑板形成倒锥形,滤布附着于小孔支撑板形成的倒锥形一侧,倒锥形另一侧形成出水口;所述过滤罐为真空过滤罐,所述真空过滤罐还设置有真空缓冲罐、真空泵。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改性粉煤灰处理脱硫废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降低了脱硫废水中的Cl‑离子的含量,使脱硫废水的水质能够达到可以进行长期的循环再利用的水平,保证脱硫系统的正常稳定的运行,实现废水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涉及燃煤锅炉所排放烟气的处理,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改性粉煤灰处理脱硫废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燃煤电厂大多采用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FGD)系统,该法具有脱硫效率高、技术成熟、适应性强、脱硫剂丰富、脱硫副产物(石膏)可综合利用等优点,现已成为燃煤电厂采用的主流脱硫技术。为保证脱硫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防止脱硫设备腐蚀、结垢,需定期排出脱硫废水。脱硫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巨量的溶解性固体,主要是氯离子、重金属、氟离子、硫酸根离子等,这些污染物,除了氯离子,都能较好去除。Cl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的元素,隶属于卤族的元素之一,性质活泼。Cl-离子的浓度在循环的水体中长期的超过1000mg/L的浓度,就会产生了极高的极性,会促进腐蚀反应的发生,甚至会产生很强的穿透特性,极其容易透过一些金属的表面上的保护膜,造成了孔蚀和缝隙的腐蚀。高浓度的Cl-离子如果不能被行之有效的除掉,排入到周围的水体中,就会造成饮用水有苦咸味、管道腐蚀、植物生长十分艰难、土壤盐碱化,甚至也会危及到人们的健康,同时也会对周围的生态的环境产生非常严重而又特别持久的破坏。
去除脱硫废水中的Cl-离子,现在电厂普遍采用蒸发结晶法,这种方法处理脱硫废水无论是初次建设费用以及运行成本都非常高,而且运行中的问题也较多,稳定性有待于提高,而且副产品的处理也是很大的问题。
根据湿法脱硫设备状况以及脱硫废水的性质,脱硫废水可采用“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的处理原则,这个原则包括两方面:1)脱硫废水经处理后再回到脱硫系统。由于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系统对工艺水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控制脱硫废水中的Cl-离子浓度等在一定范围内,就能够循环利用;2)脱硫废水中的Cl-离子主要来自燃煤,利用粉煤灰去除氯离子,使脱硫废水氯离子降低到能够再利用的程度。这个原则的核心就是控制Cl-离子的浓度。
燃煤电厂的副产品粉煤灰数量巨大,国内南北地区粉煤灰处置差异较大,北方地区利用率较低,大部分被堆放在储灰场,南方地区综合利用高。粉煤灰因其比表面积大,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被研究用于脱硫废水的处理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粉煤灰能够较好的固化Cl-离子,其机理主要是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与特殊结构的粉煤灰与水化产物对Cl-离子的物理吸附,以及水化铝酸钙与Cl-离子反应生成化合物“费氏盐”对Cl-离子的化学固化作用;现有技术中通过对粉煤灰进行改性,改性粉煤灰来降低脱硫废水中的Cl-离子的含量,以使脱硫废水的水质能够达到可以进行长期的循环再利用的水平,保证脱硫系统的正常稳定的运行,实现废水零排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利用改性粉煤灰处理脱硫废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改性粉煤灰处理脱硫废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节省人力、以废治废,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长沙星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理工大学;长沙星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7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