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滇重楼种子萌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7313.6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0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董学会;刘晓庆;李昊;王月;杨阳;高日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40 | 分类号: | A01N43/40;A01N43/12;A01P21/00;A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白艳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重楼 种子 萌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滇重楼种子萌发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滇重楼种子萌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滇重楼种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处理,得到处理后种子;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的溶质或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和氟啶酮;2)将所述处理后种子置于含水河沙发芽盒中,萌发培养,实现滇重楼种子萌发。本发明通过用温度层积结合激素处理,在高温(20℃)条件下完成形态后熟过程,进而用赤霉素和氟啶酮打破生理休眠,使滇重楼的发芽率在60天达到95%以上;与现有滇重楼种子萌发方法相比较,种子萌发时间显著缩短,发芽率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促进滇重楼种子萌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滇重楼[Paris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zt.]为百合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且结节明显,具鳞状叶片,须根众多。茎高20-100cm,无毛,常带紫红色,基部有1-3片膜质叶鞘包茎。轮生叶片5-11枚,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尖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具3条明显的基出脉,叶片长7-17cm,宽2.2-6cm。花单生茎顶,两性,花被两轮,外轮被片4-7,绿色,内轮被片与外轮同数,黄色或黄绿色,线型,宽约2-5mm。雄蕊2-4轮,药隔明显,子房1室。果实近球形绿色,不规则开裂,种子多数,卵球形,具鲜红色外种皮。其药用部分为根状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云南白药、季德蛇药、宫血宁的主要药用成分便是滇重楼。另外其提取物在抗肿瘤、免疫调节、抑菌消炎等方面均有显著功效。
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的繁殖方式是种子繁殖和分割块茎繁殖,分割块茎繁殖成苗率有限,繁殖系数小,而种子繁殖由于具有二次休眠的生理特性,自然条件下需要2年时间方能成苗,资源再生周期长,大大制约了药材的利用。
长期以来,滇重楼的原料几乎全部依赖野生资源,随着国内外需求持续快速增加,乱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急剧下降,滇重楼的育苗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滇重楼种子属于形态生理形休眠类型,刚收获的种子种胚尚未发育完全,经过一段时间的形态后熟待发育成成熟的胚之后仍然不能萌发,需要一段时间的冷(0-10℃)或者暖(15℃)层积,完成生理后熟之后,种子才能萌发。
关于滇重楼的育苗目前国内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李运昌认为滇重楼在自然条件下需要经过十五个月才能出苗且出苗率仅为46.2%。运用两次低温层积配合中期高温处理可以使滇重楼种子发芽率在12个月内达到60%以上。袁理春等人认为温度是滇重楼种子二次发育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且最适温度为18-20℃。18℃时,胚根初现时间为43天,发根率达到80%所用时间为61天。另外,袁理春等人推测赤霉素对滇重楼种子二次发育无显著促进作用,外源GA的加入反而可以破坏内部种子发育的激素平衡状态,抑制种子萌发。张琳等研究结果发现滇重楼种子首先在4℃湿沙层积120d,之后在无菌培养基中经过56-63d的培养胚根就能突破种皮萌发,其认为层积和赤霉素浸种协同作用既能解除滇重楼种子形态学休眠,也能解除种子生理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另外,田梦良等用1-3%双氧水结合200-400mg/g赤霉素处理,在15-25℃条件下,重楼在1/2MS培养基上2个月即可萌发。王菊兴用100-200mg/L的赤霉素处理滇重楼之后用100-120mg/L腐殖酸处理,之后5-10℃湿沙贮藏60-80天可以使发芽率达90%以上。
结合以上研究结果,主要运用低温层积结合激素处理打破滇重楼种子休眠。滇重楼种子萌发基本在60天以上,且萌发率并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滇重楼种子萌发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滇重楼种子用赤霉素和氟啶酮处理或用含有赤霉素和氟啶酮溶液处理,得到处理后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73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