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型臭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7296.6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7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何丹农;代卫国;童琴;邓洁;赵昆峰;金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34 | 分类号: | B01J23/34;C02F1/7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31208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梅<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臭氧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臭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包括氧化锌薄膜在改性活性炭表面的负载和二氧化锰纳米线在氧化锌薄膜上的原位生长。与常规浸渍法制备的臭氧催化剂相比,本发明中采用先在圆柱状改性活性炭载体表面负载氧化锌薄膜,然后在薄膜上原位生长二氧化锰纳米线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催化剂与载体的结合力,而且大大增加了臭氧催化剂的活性面积,从而加速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进而加快农药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速率。该臭氧催化剂制备简单,催化效率高,不易脱落,可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型臭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特别是在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臭氧单独作为氧化剂相比,臭氧与催化剂相互作用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对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能力更强,氧化速率更快,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污染物。与均相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相比,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中的催化剂以固态形式存在,易与废水分离,能重复利用,在实际废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臭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如活性炭和分子筛等多孔催化剂载体在金属的硝酸盐中浸渍然后煅烧分解得到;另一种是催化剂和载体混合粘结造粒法。造粒法制备出的臭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远低于活性炭或者分子筛等多孔材料,吸附性能也不高,而浸渍法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吸附性能,但是催化剂与载体结合不牢,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会有一定比例的催化剂从载体表面脱落。因此如何制备出具有高活性、高比表面积、高吸附性能又不易脱落的臭氧催化剂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载型臭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得的产品。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产品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负载型臭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氧化锌薄膜在改性活性炭表面的负载
称取二乙酸锌溶于乙醇中,得到二乙酸锌醇溶液;将改性活性炭浸入二乙酸锌醇溶液中,浸渍一段时间后,取出活性炭,烘干,然后再浸渍再烘干,如此反复3次,最后高温煅烧,即得到表面负载氧化锌薄膜的催化剂载体;
(2)二氧化锰纳米线在氧化锌薄膜上的原位生长
称取高锰酸钾溶于去离子水中,高锰酸钾、水的添加量的质量比为1:(150-300);然后超声溶解得到高锰酸钾溶液;将负载氧化锌薄膜的催化剂载体和高锰酸钾溶液转移到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放入烘箱中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产物;将产物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洗涤后高温煅烧,即可得到臭氧催化剂。
本发明先将圆柱状活性炭改性,然后将氧化锌薄膜生长在改性后的活性炭表面,最后将二氧化锰纳米线原位生长在氧化锌薄膜上。这种制备方式一方面利用了活性炭的大孔隙率将氧化锌薄膜负载在内外表面,另一方面,将二氧化锰水热生长成纳米线状结构可以增加催化剂和载体的结合力同时还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催化剂与臭氧的接触面积,加快自由基的生成速率,进而加快农药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速率。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步骤(1)中:二乙酸锌、乙醇的添加量的质量比为1:(200-400);浸渍时间为:0.5-2 h;烘干的工艺条件为:在80-110 ℃下烘0.5-2 h;煅烧的工艺条件为:在300-500 ℃下煅烧0.5-4 h。
步骤(2)中:水热反应的工艺条件为:在120-200 ℃下反应2-4 h;煅烧的工艺条件为:在300-600 ℃下煅烧3-7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7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用户权限数据的查询方法及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