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牡丹花期调控高产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6102.0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0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朱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寿县正阳油用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22/60 | 分类号: | A01G22/60;A01B79/02;A01C21/00;A01G7/06;A01G7/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深蓝律师事务所 34133 | 代理人: | 汪锋 |
地址: | 232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丹 花期 调控 高产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牡丹花期调控高产栽培方法,选择种植地区域,在适当时间进行整地,通过测试土壤酸碱性,采取不同的措施施加酸碱性的材料进行调节,之后将土壤犁松后翻土施肥起畦,开挖排水沟,翻土进行杀菌,开挖种植穴,保持间距,移栽牡丹后,浇水定根,合理施用肥料,控制温度与湿度增加光照,进行合理的修剪配合喷洒激素溶液促进开花,开花后再次修剪施肥进行再次促花。本发明采用牡丹种植地的选择与整地、牡丹植株的种植与定苗、施肥与调温、牡丹花枝修剪,进行促花,增加产量,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牡丹的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牡丹花期调控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药牡丹的故乡,种质资源很丰富,大都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高山区与中北部黄土高原及丘陵地带,是典型的温带树种。药牡丹有着悠久的栽培史,在南北朝时期,药牡丹以野生状态转为人工栽培,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培育出了适应性广泛和花色、花型丰富的药牡丹品种群。依据野生原种和药牡丹栽培地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中原品种群、江南品种群、西北品种群和西南品种群。其中最大的栽培品种群是中原品种群以洛阳和菏泽为代表,也是全国药牡丹精品的聚集地,对全国以至世界药牡丹栽培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不断了解,尤其是花卉生产栽培中工厂化周年生产的要求,花卉花期的早晚直接影响到它上市时间和商品价值,花期调控已成为现代花卉生产栽培的一项核心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株型培养期间合理保留各级枝的高度非常重要,它们与切花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越强壮的枝,留枝越高,剪切后发出来的枝越多,达到切花标准的枝越多;相反越弱的枝,留枝越矮,剪切后发出来的枝越少,达到切花标准的枝更少。留枝过高,发枝过多,会造成产量高、质量低的现象;相反留枝过低,产量也较低,当营养枝过多时,应该逐步淘汰底部的枝条或有病虫害的枝条,所以,恰当的剪枝方法可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牡丹花期调控高产栽培方法,本发明采用牡丹种植地的选择与整地、牡丹植株的种植与定苗、施肥与调温、牡丹花枝修剪,进行促花,增加产量,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药牡丹花期调控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药牡丹种植地的选择与整地、药牡丹植株的种植与定苗、施肥与调温、药牡丹花枝修剪。
所述的药牡丹种植地的选择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砂质壤土或夹沙土种植,建立大棚,土壤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好,忌连作或低温处栽植,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整地,进行整地前,对种植地附近进行清理后,进行全垦松土,深翻土壤35-45cm,碎土耙平,随后翻土施肥的方法,选用干粪、草木灰与土拌匀,粪肥先腐熟,施100-300千克/亩,施尿素30-35千克/亩。
所述的药牡丹植株的种植与定苗:将整好的种植地起宽120-150cm、高20-30cm的畦,四周开挖排水沟,在栽苗前用2.5%甲霜灵或多菌灵,按2-3公斤/亩拌细土撒于地面,翻入土中,在需要栽植药牡丹的区域开挖深度20-25cm,直径20-25cm的种植穴,穴间距保持20-30cm,在8、9月份,进行移栽药牡丹,移栽时,每穴种植2-3株,然后浇水定根。
所述的施肥与调温:种植定根前每穴施用0.1-0.2kg尿素,施肥初冬或早春,在植株周围挖穴,每株用1公斤土杂肥和50克化肥混合施入,促花开花前后再施追肥1-2次,开花前白天控制大棚温度在18-20℃,不得超过25℃;夜间5-10℃,夜间开启日光灯,空气湿度要控制在50%-60%,落花期以后控制在6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寿县正阳油用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寿县正阳油用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6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