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降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5711.4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1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许辉;刘海华;刘丁丁;朱磊;周海东;田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6 | 分类号: | B66B5/06;B66B5/02;B66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李健,王丽娜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升降机。
背景技术
升降机作为建筑施工领域中的常见设备,一般用于通过吊笼将人或物体运送到需要的位置。
现有技术中的升降机,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钢丝绳20相连的吊笼11和配重30。当吊笼11上升时配重30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当吊笼11下降时配重30上升。为了防止配重30脱轨,在导轨架13的对面或侧面安装了一个滑槽15,使得配重30在滑槽15里面运行。然而,滑槽15只能防止配重30左右脱轨,却无法阻止配重30向下快速掉落。另外,由于导轨架13高度较高,滑槽15一般由多个部件组成,相邻部件之间的连接不一定光滑,使得配重30在滑槽15中运行时不平稳或被卡滞等现象。配重30卡滞后可能导致钢丝绳断裂,引起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升降机的配重存在高速坠落风险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包括导轨架、沿所述导轨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导轨架的相对侧的吊笼和配重;其中,所述配重上设置有防坠安全器,所述防坠安全器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配重的运动速度值大于预设值时对所述配重实施限速或制动。
优选地,所述防坠安全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配重的运动速度的光栅检测装置。
优选地,防坠安全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配重的运动速度的编码器。
优选地,所述导轨架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防坠安全器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啮合并与所述编码器连接的齿轮。
优选地,所述配重上设置有与导轨架相配合并用于引导所述配重运动的引导装置。
优选地,所述引导装置包括能够沿所述导轨架的两根主弦杆上下运动的滚轮。
优选地,滚轮至少为一对且每对滚轮设置在所述配重相对侧壁的同一高度上。
优选地,所述引导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配重的运动方向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导轨架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钩轮。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包括与所述防坠安全器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防坠安全器包括限速器或制动器;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接收所述配重的速度信号并控制所述限速器或制动器工作;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吊笼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吊笼以安全速度停止或启动的保护单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有效防止因配重高速坠落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升降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标准节11 吊笼
12驱动系统13 导轨架
131 齿条14 滑轮
15滑槽20 钢丝绳
30配重31 第一连接件
32第二连接件33 滚轮
301 沉孔40 防坠安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竖直方向”指的是图示的纸面上下方向;“内、外”通常指的是相对于腔室而言的腔室内外或相对于圆心而言的径向内外。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机,如图2所示,该升降机包括导轨架13、沿导轨架13可升降地设置在导轨架13的相对侧的吊笼11和配重30。配重30上设置有防坠安全器40,该防坠安全器40设置为在检测到配重30的运动速度大于预设值时对配重30实施限速或制动。在这种情况下,当配重30下落或上升的速度达到预设值时,防坠安全器40对配重30实施限速或制动以确保配重30的安全,进而能够有效防止坠落事故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57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织面料(2017‑3)
- 下一篇:纺织面料(20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