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高性能双向Z源逆变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4874.0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3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颜景斌;李明伟;李冠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M3/1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性能 双向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高性能双向Z源逆变器。
背景技术
微电网技术是开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关键。而逆变器是微电网的核心接口元件,是微电网高效运行的保证,是分布式能源和电网间能量交换的媒介;传统的电压型逆变器仅能降压输出,为实现传统逆变器并网发电,需增加一级DC-DC升压环节,构成两级式并网发电系统,结构复杂,控制困难。
Z源逆变器利用直通状态实现单级升压,适用于单级式并网发电系统,但是启动冲击电流大,低升压增益,能量不能双向流动等问题;例如申请号为“201110166524.4”的一种改进高性能双向Z源逆变器虽然提高了升压能力,但没解决能量的双向流动的问题;又申请号为“201510037253.0”的一种新型Z 源并网变流器虽然使得电容电压应力减小,但是没有改变Z源阻抗网络的升压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高性能双向Z源逆变器,能够提高单级逆变器的升压能力,实现高增益升压,提高整个逆变器的输出质量;有效减小Z网络电容的电压应力,从而减小逆变器体积重量;同时在阻碍能量回馈的二极管上反并联全控开关管,具备能量双向流动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Z源逆变器性能,将高升压能力与抑制启动冲击的能力结合起来,在Z源逆变器和开关电感型逆变器的基础上,通过将开关电感技术引入串联型逆变器,在串联型逆变器抑制启动冲击的基础上增强逆变器的升压能力。将开关电感技术加入逆变器的Z源网络中,逆变桥与Z源网络相串联,用开关电感单元替代串联逆变器的电感,可以将两种逆变器的优势相结合,串联型结构抑制启动冲击,同时通过开关电感单元提高Z源逆变器升压比,另外,本发明选择用双向开关管替代二极管,保留了各自拓扑结构的优点,同时可实现电流的双向流动。
一种改进高性能双向Z源逆变器,包括直流电压源、X型Z源阻抗网络、三相逆变桥构成的三相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开关电感和电容组成的X型Z源阻抗网络、功率二极管;其中所述X型Z源阻抗网络中的电感包括第1开关电感支路和第2开关电感支路,所述第1开关电感支路在直通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并联充电,非直通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串联放电,所述第2开关电感支路在直通时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并联充电,非直通时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串联放电,从而使该Z源逆变器获得更高直流链峰值电压;所述X型Z源阻抗网络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在直通时与输入电源串联分别向第一、第二电感(L1、L2)、第三、第四电感(L3、L4)充电,有效减小Z源阻抗网络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电压应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主要优点是:与电压源逆变器相比,本Z源逆变器单级实现升降压;不需要死区时间,能够消除传统逆变器死区时间带来的输出噪声;同桥臂直通成为常态,增加逆变器的抗干扰能力;与传统的Z源逆变器相比,本Z源逆变器利用开关电感技术,升压能力增强,避免高增益时直通比太高调制比太低导致系统不稳定性增大、输出质量降低等问题,并且Z源网络的电容电压应力小,逆变器体积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改进高性能双向Z源逆变器;
图2为直通状态下改进高性能双向Z源逆变器等效电路图;
图3为非直通状态下改进高性能双向Z源逆变器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高增益Z源逆变器主电路做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48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消除PWM频率谐波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
- 下一篇:车载逆变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