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SRF攻击的快速定位与识别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4129.6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2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聂长海;王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熊伟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srf 攻击 快速 定位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SRF攻击的快速定位与识别系统和方法,其中本发明系统包括有HTTP请求信息收集模块,用户身份认证模块,用户权限授权模块,数据库系统操作识别模块,文件系统操作识别模块,CSRF漏洞识别与定位模块,本发明方法通过对数据库与文件系统操作判断并判定需要的CSRF防护的URL列表、添加具有CSRF攻击漏洞的URL列表,做到有效识别与快速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尤其涉及一种CSRF攻击的快速定位与识别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有各种网络应用盛行,在Web应用层面上的安全攻击逐渐占据主流。跨站点请求伪造(CSRF)因其攻击隐蔽性强,攻击危害性大,从2007至2017近十年都排在Web安全攻击前十名,对上网用户生活与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然而,目前无论是手工还是自动化检测都缺少对CSRF漏洞的准确识别,CSRF的防御方法也较多,但大多适用特定场合,很难得到全面防护,让这种攻击防不胜防。
CSRF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早在1988年Norm Hardy发现这个应用级别的信任问题,并把它称为混淆代理人(Confused Deputy)。2001年Peter Watkins第一次将其命名为CSRF,并将其报在Bugtraq缺陷列表中,从此CSRF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而从2007年至今,CSRF攻击一直排名在Web安全攻击前十名。
大量研究发现,国际互联网上CSRF攻击普遍存在,典型的CSRF攻击如荷兰国际集团旗下的网络银行INGDirect可以任意创建用户,可以任意汇款,导致银行个人财产的丢失;孟加拉银行Bangladesh Bank 1亿美元被窃取;视频网站YouTube可以任意添加用户、加为好友列表等;阿里巴巴安全部门发生的抢月饼事件等,CSRF就像一个狡猾的猎人在自己的狩猎区布置了一个个陷阱,上网用户就像一个个猎物,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引诱,触发了陷阱,导致了用户的信息暴露,财产丢失。因为其极其隐蔽,并且利用的是互联网Web认证自身存在的漏洞,所以很难被发现并且破坏性大。
CSRF之所以能够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Web身份认证及相关机制的缺陷,而当今Web身份认证主要包括像隐式认证、同源策略、跨域资源共享、Cookie安全策略、Flash安全策略等。CSRF是通过第三方伪造用户请求来欺骗服务器,以达到冒充用户身份、行使用户权利的目的。
CSRF攻击比较隐蔽,在通常情况下,用户访问了一个攻击者精心构造的网页,或点击了一个不知名的网络链接,攻击就生效了,攻击者就像一个捕猎者,首先寻找容易设下陷阱的网站,无论是跨域或同域(寻找场合);然后在较为隐蔽的场合伪造请求设置陷阱(等候猎物),最后等待用户点击链接或访问某个网页导致攻击生效(成功捕获);不管上网用户是主动点击某个恶意链接,还是无意访问某个网页,都有可能进入攻击者精心设计的CSRF圈套。
CSRF攻击隐蔽性强,破坏性大,并且容易被忽视,如何有效的识别与定位CSRF攻击点变得非常重要,如果能快速找到这些能被攻击的点,软件架构师就能从设计上去预防,软件开发工程师也能有的放矢的进行防护,软件测试工程师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CSRF攻击验证测试,从而消除CSRF潜在威胁,给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上网环境,令人可惜的是,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个专门准确的扫描CSRF攻击漏洞的工具,同时由于CSRF攻击大多是人为精心设计的陷阱,所以通过目前基于模式匹配方式进行扫描或渗透攻击的工具,对CSRF的识别与定位非常薄弱,以静态扫描工具Coverity、JTest等为例,这些工具能够非常方便的扫描出XSS攻击,但对于CSRF攻击基本上是无能为力,而安全动态渗透工具像AppScan、ZAP等,能比较方便的渗透出SQL Injection或XSS攻击,但仅能少量的扫描出CSRF攻击,并且扫描出来的结果还需要人工去分析,扫描的结果是否正确,大量的CSRF漏洞无法准确识别出来,到目前为止,市面上还没有一个工具能准确的识别与定位CSRF攻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41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