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药用植物青蒿和薯蓣多倍体品种培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1971.4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0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黄丽芳;夏新界;刘永源;欧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昆药集团重庆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H1/0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12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药用植物 青蒿 薯蓣 多倍体 品种 培育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药用植物青蒿和薯蓣多倍体品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选择
选择形成绿色芽点的青蒿或薯蓣的胚性愈伤组织,取出切小块;
(2)诱变处理
将步骤(1)处理好的愈伤组织用1.0-3.0 mmol/LCa2+溶液浸泡处理;然后浸泡于含有浓度为0.1%秋水仙素的溶液中30-90 min;然后不清洗直接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在4°C条件下共培养,取出清洗,超净工作台上吹干水分;再接种于含有浓度为1.0-5.0 mg/L秋水仙素的固体培养基MS+BA2.0 mg/L+NAA0.2 mg/L+多效唑2.0 mg/L上处理20-60 d;
(3)形态与染色体鉴定
将步骤(2)中植株生长到3-4 cm,根长出0.5-1 cm 时,与二倍体对照植株做比对分析,根据二者在外观形态叶片宽度、厚度、茎粗度及气孔保卫细胞的大小和密度的差异,初步筛选表型变异明显的植株进行生根,然后取变异苗根尖包含有分生区部位的部分,进行染色体核型鉴定;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的即为多倍体;
(4)移栽管理
将鉴定为四倍体的植株,打开瓶盖炼苗,定植,通风,进行种苗正常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药用植物青蒿和薯蓣多倍体品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薯蓣包括盾叶薯蓣或菊叶薯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药用植物青蒿和薯蓣多倍体品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选择青蒿或薯蓣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培养,当愈伤组织开始形成绿色芽点时,取出切1.0-3.0 cm小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药用植物青蒿和薯蓣多倍体品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选择优质单株青蒿、盾叶薯蓣或菊叶薯蓣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6-BA1.0mg/L+IAA0.5mg/L分化培养基中培养3-10 d; 当愈伤组织开始形成绿色芽点时,取出切成1.0-3.0 cm大小,均匀放置垫4-5层无菌滤纸的培养皿中,然后在超净工作台吹1-5 h。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药用植物青蒿和薯蓣多倍体品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步骤(1)处理好的愈伤组织用1.0-3.0 mmol/LCa2+溶液浸泡处理20-4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药用植物青蒿和薯蓣多倍体品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Ca2+溶液浸泡处理过的愈伤组织浸泡于含有浓度为0.1%秋水仙素的溶液中6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药用植物青蒿和薯蓣多倍体品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秋水仙素浸泡后的愈伤组织不清洗直接转入MS0培养基中,在4°C条件下共培养72 h,取出清洗5-6次,放置在无菌滤纸上沥干水分,超净工作台上吹10-60 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药用植物青蒿和薯蓣多倍体品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愈伤组织在含有秋水仙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的温度25℃,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0-12h。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药用植物青蒿和薯蓣多倍体品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将鉴定为四倍体的植株,打开瓶盖炼苗,取出清洗根部培养基,定植于装有高压灭菌后栽培基质的培养箱中,栽完浇透水,盖上盖子,移栽20 d后开始通风1-2 次/7d,通风时间由10 min 逐渐增加至全天,揭盖前不用浇水,在通风时喷少量清水在叶面上,30-35 d 后逐渐撤去盖子,进行种苗正常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昆药集团重庆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昆药集团重庆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19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