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1770.4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9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郑俊萍;王进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7/388 | 分类号: | C08G77/388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张静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可逆 重塑 聚硅氧烷 弹性体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将缩水甘油糠醚和双马来酰亚胺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得到含双环氧基官能团的物质,以含双环氧基官能团的物质和氨丙基封端的聚硅氧烷或者侧氨基聚硅氧烷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反应,以使环氧基官能团与氨丙基封端的聚硅氧烷或者侧氨基聚硅氧烷中的氨基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的三维网络体系;其中,由氨丙基封端的聚硅氧烷或者侧氨基聚硅氧烷提供氨基,双环氧基官能团的物质提供环氧基,其中,缩水甘油糠醚、双马来酰亚胺和氨丙基封端的聚硅氧烷或者侧氨基聚硅氧烷的摩尔比为(1-3):(1-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缩水甘油糠醚、双马来酰亚胺和氨丙基封端的聚硅氧烷或者侧氨基聚硅氧烷的摩尔比为(1-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马来酰亚胺为N,N’-(4,4’-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N,N’-(1,4-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1,4-双(马来酰亚胺基)丁烷和1,2-双(马来酰亚胺基)乙烷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氨丙基封端的聚硅氧烷的侧链为甲基、乙烯基、苯基或者氟烃基,所述氨丙基封端的聚硅氧烷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所述侧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摩尔含量为1-10mo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使用惰性保护气体为反应体系提供无氧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保护气体为氮气、氦气或者氩气。
7.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缩水甘油糠醚和双马来酰亚胺置于溶剂中混合均匀,在无氧条件下,于60-70℃下回流5-10天后,置于无水乙醚中沉淀析出,将沉淀物烘干、洗涤提纯后,置于冰甲醇中沉淀析出烘干后,得到含双环氧基官能团的物质;
步骤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含双环氧基官能团的物质和氨丙基封端的聚硅氧烷或者侧氨基聚硅氧烷置于溶剂中混合均匀后,将其倒入到模具中,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反应,挥发和干燥,得到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采用无水挥发性有机溶剂,使用惰性保护气体为反应体系提供无氧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水挥发性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苯、二甲苯、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溶剂;所述惰性保护气体为氮气、氦气或者氩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将沉淀物置于40-80℃真空烘箱中干燥24-48h后,再以丙酮为溶剂,无水乙醚为提取剂洗涤提取5-10次后,将产物置于冰甲醇中沉淀析出后,再将上述沉淀置于40-80℃真空烘箱中放置5-10天。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将含双环氧基官能团的物质和氨丙基封端的聚硅氧烷或者侧氨基聚硅氧烷置于溶剂中机械搅拌1-3h后混合均匀,在无氧条件下,于50-80℃反应3-5天,置于40-80℃真空干燥12-24h,得到动态热可逆可重塑的聚硅氧烷弹性体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17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