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1718.9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1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交换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温控组件和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内形成换热通道,热交换装置内与换热通道并列设有旁路通道,热交换装置具有进液口、出液口,换热通道、旁路通道的出口与出液口连通;温控组件包括阀体,阀体内具有连通进液口的阀腔,阀体周壁设有缺口、第二阀口,缺口相对第一阀口靠近进液口,缺口连通阀腔、换热通道,第二阀口连通阀腔、旁路通道;阀腔内壁设有环形突出部,该环形突出部中部形成第一阀口,第一阀口连通缺口、第二阀口;阀体内设有阀芯和驱动部件,阀芯呈筒状,并与阀腔内壁滑动配合,驱动部件与第一阀口配合,阀芯动作可以其周壁封堵第二阀口,驱动部件动作可封堵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封堵时,第一阀口处于开启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回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换热回路中使用的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当车辆正常行驶时,其变速箱润滑油的温度一般不会过高,可保持较好的润滑性能;当车辆超负荷或以四驱模式在雪地中行驶或者越野时,车辆实际上是在液力变矩器过度打滑状况下行驶,就有可能导致变速箱润滑油温度过高,并最终导致润滑油失效。
为此,车辆内部通常还设有由换热回路组成的冷却系统,该换热回路可以对变速箱润滑油进行冷却,以保障润滑油的性能。
上述换热回路通常包括调温阀、换热器以及连接于二者之前的管路,在使用时,润滑油首先流经调温阀,由调温阀判断润滑油的温度是否过高,若处于正常范围内,则该润滑油可直接通向待润滑的零部件,若温度过高,调温阀可控制润滑油流入换热器中进行降温,然后再通向待润滑的零部件,以使得润滑油始终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及各大汽车厂商对于车体轻量化、高集成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述包含调温阀、换热器及若干管路在内的换热回路,其结构就显得过于复杂,不仅在车体内部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增加车体重量,而且安装也较为困难,甚至由于其结构过于复杂,还会影响车体内其他部件的小型化,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的换热回路,仍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可简化换热回路的结构,缩小换热回路的占用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温控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内形成换热通道,所述热交换装置内部还设有与所述换热通道并列设置的旁路通道,所述热交换装置具有进液口、出液口,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旁路通道的出口均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温控组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具有阀腔,所述阀腔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所述阀体的周壁沿轴向间隔设有缺口和第二阀口,所述缺口相对远离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二阀口相对靠近所述进液口,所述缺口能够连通所述阀腔、所述换热通道,所述第二阀口能够连通所述阀腔、所述旁路通道;所述阀腔的内壁设有环形突出部,该环形突出部的中部形成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口能够连通所述缺口、第二阀口;所述阀体内还设有阀芯和驱动部件,所述阀芯呈筒状,其周壁完整,并与所述阀腔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阀口相配合,通过所述阀芯的动作,所述阀芯的周壁可封堵所述第二阀口,通过所述驱动部件的动作,所述驱动部件可封堵所述第一阀口,当所述第二阀口处于封堵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处于开启状态。
本发明所提供热交换装置可简化换热回路的结构,缩小换热回路的占用空间,且由于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能够满足现有技术中车辆集成化、轻量化的要求。
上述热交换装置的温控组件的阀芯为筒状结构,且其周壁完整,即该阀芯的周壁上未设有开孔等结构,可避免阀芯移动过程中,第二阀口关闭后又被打开的情形,更有利于保证第二阀口封堵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热动元件,所述阀腔内还设置有一弹性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接触,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阀口并固定在所述阀腔的底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抵接,通过所述弹性件,所述热动元件与所述阀芯相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1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