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梨组培苗低温炼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0180.X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4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李涛;徐庆祝;李恒谦;韦利霞;周林涛;张婷婷;张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金黔草农业有限公司;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地址: | 551700 贵州省毕节地区德溪***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梨 组培苗 低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色经果林快速繁殖育苗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组培苗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为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攀援小灌木, 又名木梨子、刺梨子、单瓣缫丝花等,分布于中国贵州、四川、云南、湖南和西藏等部分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园艺和保健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健养生等的日益重视,刺梨作为经济林进行规模化栽培也已逐步在云南、贵州等省份铺开。种苗需求越来越大,短期内快速、高效获得大量刺梨种苗,提高种苗移栽成活率刻不容缓。
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刺梨扩大化种群,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刺梨较为便捷且可行的方法。炼苗成活率高低直接关系刺梨组织培养能否取得成功。常规炼苗时,往往采用强光炼苗、自然光过渡炼苗、小拱棚炼苗等方式。本发明基于植物在低温环境下,可溶性糖含量增多,含水量降低,酶活性降低,气孔关闭,最终导致植物抗逆性增强,以达到提高炼苗移栽成活率的目的。运用该方法,可使刺梨炼苗移栽成活率提高至95%,移栽后缓苗期明显缩短,受根腐病、茎腐病感染几率降低,大大提高炼苗移栽成活率。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了一套刺梨组培苗低温炼苗技术,可大幅提高刺梨组培炼苗中的成活率,同时极大降低炼苗过程中的污染率,本技术方案对加快刺梨人工育苗,扩大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对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2]本发明内容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
[3]步骤一:将待炼苗移栽的刺梨瓶苗移入炼苗培养室,用75%酒精喷洒降尘,高锰酸钾和甲醛密闭熏蒸20min;
[4]步骤二:将熏蒸后的刺梨组培苗于培养室环境温度15-18℃,光照强度1800-2000Lx,光照时间12h/d,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培养5-7d;
[5]步骤三:经过5-7d的低温培养,刺梨组培苗叶色逐渐变深,苗高长势变缓甚至停止生长。将培养温度调低至10-13℃,光照调整至1500-1800Lx,继续培养8-10d,待组培苗角质层出现少许反光,叶缘出现明显小刺,苗高基本停止生长后,取出刺梨组培苗;
[6]步骤四:用镊子小心取出刺梨组培苗,于800倍多菌灵消毒液中浸泡60min,用湿毛巾盖住叶片部分,阴干根部及茎段表面水分后种植于事先配置好的炼苗基质中。整个移栽过程中,湿度不得低于85%,通风条件良好;
[7]所述步骤[3]中,刺梨组培苗炼苗前,必须经过75%酒精喷洒降尘,高锰酸钾和甲醛密闭熏蒸20min,以达到组培瓶外表面及培养室杀菌目的;
[8]所述步骤[4]中,刺梨组培苗须经环境温度为15-18℃,光照强度1800-2000Lx,光照时间12h/d的培养环境过渡培养5-7d;
[9]所述步骤[4]中,刺梨组培苗出现叶色逐渐变深,叶缘小刺逐渐明显,茎段表面出现少许反光,苗高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10]所述步骤[5]中,刺梨组培苗茎段表面出现少许反光,苗高基本停止生长,叶缘小刺明显;
[11]所述步骤[5]中,培养室温度调至10-13℃,光照调整至1500-1800Lx,光照时间12h/d,培养8-10d;
[12]所述步骤[6]中,刺梨组培苗于800倍多菌灵消毒液中浸泡60min;
[13]所述步骤[6]中,移栽基质以经消毒后的蛭石、腐殖土、颗粒状农家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具体体积配比为蛭石(10%-20%)+腐殖土(40%-50%)+颗粒状农家肥(40%-50%);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改变了传统刺梨组培炼苗方法,具有炼苗成活率高,苗壮,缓苗期短等特性,种苗炼苗后一致性好,徒长、黄化、假活情况少。本方案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应用刺梨进行规范化荒漠治理,同时可为刺梨的多元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刺梨组培苗炼苗前,挑选生长状况良好,叶色浅绿至墨绿,苗高3-5cm的瓶苗装框备用;
2、将待炼苗移栽的刺梨瓶苗移入炼苗培养室,用75%酒精喷洒降尘,高锰酸钾和甲醛密闭熏蒸20min,已达到杀灭瓶身表面菌类目的;
3、将熏蒸后的刺梨组培苗于环境温度15-18℃,光照强度1800-2000Lx,光照时间12h/d,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培养5-7d,培养过程中,可见刺梨组培苗生长速度缓慢,部分过于幼嫩的瓶苗苗高出现明显滞张情况;
4、经过5-7d的过渡培养,刺梨组培苗出现叶色变深,叶缘小刺逐渐明显,茎段表面及叶面出现少许反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金黔草农业有限公司;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未经贵州省金黔草农业有限公司;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01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墨菊花种子繁育的方法
- 下一篇:高效有机智能培育豆芽立体箱或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