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水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68308.9 | 申请日: | 2017-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6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赵尚振;李景川;李苏;赖世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67/00;C08L71/02;C08L71/08;C08L1/02;C08K3/22;C08K3/34;C08K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信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637 | 代理人: | 吴肖肖 |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透湿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防水透湿膜的成分以重量份计,包括:亲水改性聚酯树脂80~120份,聚酯树脂改性剂0~10份,聚多元醇0~20份,爽滑剂0~5份,抗粘剂0~5份,无机填料0~30份,改性淀粉0~10份,改性微多孔纤维素粉体1~20份。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水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首先从原料选择上采用生物质材料,来源于自然,属于可再生资源,减少了对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的依赖;其次,选用聚酯原料具有更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同时使用多元醇对聚酯进行修饰生成嵌段聚合物,可以使防水透湿膜中大分子更容易降解为分子量较低的聚合物,使得防水透湿膜可以在保证其满足纺织服装的理化需求外,还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实现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水透湿材料的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水透湿是户外服装的基本功能,目前服装防水透湿主要是通过在织物表面贴合一层防水透湿膜的方式来实现。从使用的材料来分,常用的防水透湿膜主要有PTFE膜、E-PTFE膜、PU膜和TPU膜等,但是这些防水透湿膜都存在如下问题:1)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2)不可自然降解或者在环境中自然降解比较慢;3)由于材料和面料本身材质不同,在回收过程中需要经过分拣、剥离、清洗等,不利于废旧衣物的回收和利用。
虽然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环保可降解膜,但是其厚度较厚,不具有防水功能,强力和弹性等方面也达不到户外纺织材料的要求;有些只是使用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代替原来常用的油性高分子聚合物,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但膜本身在生物降解方面还是不够,而且其材料和面料本身材质不同,在回收过程中还是需要经过分拣、剥离、清洗等复杂繁琐的工艺,同时也会降低再生聚合物的粘度和结晶度,严重影响再生聚合物的品质和质量。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透湿膜,其成分以重量份计,包括:亲水改性聚酯树脂80~120份,聚酯树脂改性剂0~10份,聚多元醇0~20份,爽滑剂0~5份,抗粘剂0~5份,无机填料0~30份,改性淀粉0~10份,改性微多孔纤维素粉体1~20份。
可选地,所述亲水改性聚酯树脂包括:生物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衍生物和混合物、或生物质聚对苯二甲酸丙三醇酯及其衍生物和混合物。
可选地,所述聚酯树脂改性剂包括:聚环氧乙烷、聚硅氧烷、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和/或壳聚糖。
可选地,所述聚多元醇包括:生物质聚乙二醇和/或生物质聚丙三醇。
可选地,所述爽滑剂包括:钛白粉、滑石粉和/或碳酸钙。
可选地,所述爽滑剂的粒径为100~400纳米。
可选地,所述抗粘剂包括:改性的丙烯酸聚氨酯、异氰酸酯基、硅树酯与环氧聚氨酯四元共聚物。
可选地,所述无机填料包括:轻质碳酸钙、改性高岭土和/或膨润土。
可选地,所述无机填料的粒径为200~400纳米。
可选地,所述改性微多孔纤维素粉体的粒径为100~500纳米。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透湿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成分的配料:亲水改性聚酯树脂80~120份,聚酯树脂改性剂0~10份,聚多元醇0~20份,爽滑剂0~5份,抗粘剂0~5份,无机填料0~30份,改性淀粉0~10份,改性微多孔纤维素粉体1~20份;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称取好的配料加入混合装置中,搅拌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83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