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与结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8141.6 | 申请日: | 2017-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1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施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伟强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5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结构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OLED、QLED或其他主动发光器件构成的平板显示用面板的结构组成方式领域。所述显示面板是数层超薄透明基板或柔性透明基板叠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所述基板采用不透光不透明材质OLED、QLED的发光器件或其他主动发光器件时,每个像素的基色子像素发光器件在最上层基板的垂直投影位置与该像素的其他基色子像素发光器件在最上层基板的垂直投影位置对应错开。所述基板采用可以透光的透明材质OLED、QLED的发光器件或其他主动发光器件时,每个像素的基色子像素发光器件在最上层基板的垂直投影位置与该像素的其他基色子像素发光器件的全部或部分在最上层基板的垂直投影位置对应重合。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OLED、QLED或其他主动发光器件构成的平板显示用面板的结构组成方式领域。
背景技术
优势:OLED、QLED显示器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近180°视角、使用温度范围宽,可实现柔性显示与大面积全色显示等诸多优点,以其优于LCD的呈像效果,正有逐步取代LCD显示器的趋势。OLED、QLED被业界公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显示装置。
OLED、QLED材料本身具有可弯曲、可透过光线的特点,配合透明、可弯曲的基板,不少公司都开发出了OLED、QLED柔性透明显示面板。有的公司还开发出总厚度仅为0.01毫米的OLED超薄柔性透明显示面板。
不足:OLED面板的有机发光层可以蒸镀、印刷打印两种方法制作。但由于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造成OLED面板特别是大屏幕面板良品率不高,目前能大规模投入量产的企业还不多,大多尚处在试验及小规模生产阶段。另外,由于目前可选用的蓝色OLED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以及寿命远低于红色、绿色两色OLED发光材料。使目前的OLED面板随使用时间的累积,显示的蓝色衰减过快,造成偏色现象。即使使用WOLED(白光OLED)加滤色板方案已经大规模量产的LG的 OLED面板,随着使用时间的累积也存在WOLED偏色的现象(其白光OLED是由蓝、黄两种OLED发光材料混合或由红、绿、蓝三种OLED发光材料混合而成,当蓝色衰减过快,也会造成偏色现象)。
对于更新换代较快的手机等设备来说,用一两年即使屏幕已偏色老化,用户也可能已将设备弃旧更新了,这尚能接受。但对于电视机、电脑显示器这样的耐用家用品来说,一两年的屏幕使用寿命的确偏短(国内家庭电视机的平均更新周期在三、五年以上)。维修更换整个屏幕的成本过高,用户很难接受。
QLED面板的纳米晶体无机发光层可以用打印的方法制作。但由于打印墨水溶液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目前能大规模投入量产的企业还不多,大多尚处在试验及小规模生产阶段。QLED无机发光材料的寿命理论上比OLED有机发光材料的要长。但在实际研发中,目前可选用的蓝色QLED发光材料的性能差强人意,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以及寿命远低于红色、绿色两色QLED发光材料。所以目前OLED面板存在的老化偏色问题,目前的QLED面板也存在。
现在也有将寿命较长的红色或绿色OLED、QLED发出的光用上转换材料转换为蓝色发光,以代替寿命较短的蓝色OLED、QLED发光材料的方案。但是,由于目前的上转换材料光线转换效率不高,所以目前仅在实验室或工厂小规模试验,还未达到大规模量产的运用阶段。
对于蒸镀法制作OLED面板:制作红、绿、蓝三个子像素的发光层时,要在不同的掩模板遮盖下蒸镀三次,形成三个基色的OLED发光层。由于要蒸镀三次,对不同掩模板的对位要求较高,工艺变得复杂,特别是大面板制作难度加大。
印刷法制作OLED面板或QLED面板的发光层时,可以用滚筒印刷或喷墨打印。对于一次印刷工艺:滚筒上或介质上要有三色墨水溶液同时压印到面板上;喷墨打印头要同时打印三色墨水溶液到面板上。对打印精度和墨水用量的控制工艺要求较高。对于三次印刷工艺:滚筒上或介质上有一色墨水溶液压印到面板上;喷墨打印头要打印一色墨水溶液到面板上。但是一个面板要制作红、绿、蓝三个子像素的发光层,滚筒要分别压印三次;喷墨打印头要分别打印三次,对印刷或打印精度的控制工艺要求也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伟强,未经施伟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8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回弹性能的密封环用不锈钢管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