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菲并咪唑小分子Fe3+ 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8079.0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9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阚伟;刘婷;阚宏泽;王丽艳;赵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5/02 | 分类号: | C07D235/02;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王艳萍 |
地址: | 16100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咪唑 分子 fe base sup | ||
一种菲并咪唑小分子Fe3+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Fe3+荧光探针仅适于酸性及中性的识别环境、其他金属对铁离子的识别有干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菲并咪唑小分子Fe3+荧光探针的结构式为:合成方法:一、用菲醌、间硝基苯甲醛和乙酸铵合成中间体化合物I;二、再利用中间体化合物I、雷尼镍和水合肼溶液合成中间体化合物II;三、用中间体化合物II与5‑硝基水杨醛合成菲并咪唑小分子Fe3+荧光探针。本探针可识别pH值为3~12的水相体系中Fe3+,不受其它离子干扰,可用于水中Fe3+的污染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Fe3+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铁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无论在重要性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居于首位。人体内铁缺乏会引起多种疾病,但是过量的铁也会存在潜在的危害,因此对铁离子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开始了对铁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工作。李波等人报道了罗丹明B类衍生物在酸性环境下对三价铁离子的识别性能[有机化学,2015, 35,2629-2635]研究发现Fe3+可以选择性增强罗丹明B类衍生物的荧光。2016年,在《化学试剂》公开的文章《铁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光谱性能》中报道了在中性环境下罗丹明衍生物对三价铁离子的识别性能。2011年在《传感器和执行器B:化学》(Sensors andActuators B:Chemical)的160期的1106-1111页公开的文章《通过双模的键合方式形成的多功能识别Cu2+和Fe3+的荧光探针》(Multifunctional fluorescent probe selectivefor Cu(II) and Fe(III)with dual-mode of binding approach)和2015年《无机化学欧洲学报》(EurJIC) 311-317页公开的文章《一种简单的萘胺荧光探针在混合水溶液中选择性识别HgII、FeII和 FeIII:生物细胞及逻辑门方面的应用》(A Simple Fluorescent ProbeDerived from Naphthylamine for Selective Detection of HgII,FeII and FeIII Ionsin Mixed Aqueous Media: Applications in Living Cells and Logic Gates)都是关于铁离子识别的技术,这两篇文章中,主体化合物除了可以识别铁离子外,还对二价铜离子及二价铁离子具有识别性能。
根据目前文献报道的对于铁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缺陷:
1.主体化合物只能在酸性或者中性的环境下对铁离子具有识别性能,也就是说在碱性环境下识别具有局限性;
2.主体化合物不仅对铁离子有识别性能,也可以对其他金属离子进行识别,所以说,识别不具有专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Fe3+荧光探针仅适于酸性及中性的识别环境、其他金属对铁离子的识别有干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菲并咪唑小分子Fe3+荧光探针及其合成与使用方法。菲并咪唑小分子Fe3+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菲并咪唑小分子Fe3+荧光探针的结构式为:
上述的菲并咪唑小分子Fe3+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中间体化合物I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大学,未经齐齐哈尔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80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