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再生料的塑料编织袋用丝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6983.8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2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鹏飞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8;C08L101/00;C08K13/02;C08K5/54;C08K3/04;C08K5/20;C08K5/103;C08K5/47;C08K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再生 塑料 编织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编织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再生料的塑料编织袋用丝。
背景技术
塑料编织袋制作原料通常分为聚丙烯和聚乙烯,这两种材料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包装产品中。这两种产品由于成本低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抗压强度相对较高等优点得到了大力应用。但是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化学结构非常稳定,不易降解,这样在废弃以后就不能降解,因此也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压力。
塑料编织袋生产中会有大量的生产废料产生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过的一些废旧塑料编织袋存在处理困难的问题,现有的废旧塑料编织袋通常均是通过焚烧处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对废旧塑料编织袋的回收处理是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再生料的塑料编织袋用丝,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废料以及市场上的废旧编织袋进行回收利用,节约资源和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对废旧编织袋的回收处理,降低了废旧编织袋对环境的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再生料的塑料编织袋用丝,所述塑料编织袋用丝包括:聚丙烯10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3-15份,硅烷偶联剂1-1.5份,纳米石墨0.4-0.5份,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1.2-1.5份,顺酐0.6-0.9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0.4-0.6份,抗氧剂0.5-0.8份,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6-8份,助剂4-6份,再生料10-15份;
所述再生料包括生产废料40-60份,废旧编织袋40-60份;制备方法为将生产废料和废旧编织袋从投料口投入熔融室,熔融室中,在风机作用下热风从加热室进入熔融室对物料进行加热,同时搅拌杆的搅拌使物料不断翻动,熔融后的熔体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进入螺杆挤压后从口模中挤出,挤出的物料经切割冷却后成为再生料塑料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助剂包括:粘土20-25份、明矾5-6份,促进剂2-3份,硫化剂2-3份,抗氧剂1-2份,增塑剂30-35份,阳起石3-4份、二茂铁2-3份、吗啉1-2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5-7份、没食子酸丙酯3-4份、绿茶粉1-2份、薏仁油2-3份、二硼化钒2-3份、表儿茶素1-2份;制备方法是将粘土、阳起石送入煅烧炉中在720-740℃下煅烧2-3小时,然后,取出,送入10-15%的盐酸溶液中浸泡2-3小时,过滤,得滤渣,用清水洗净,烘干、研磨成400-600目粉体;所得粉体与其它剩余成分混合,加热至60-70℃,搅拌反应40-50分钟,冷却,研磨成浆料,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促进剂为N-环己基-2-苯丙噻唑次磺酰胺。
进一步地,所述硫化剂为二硫化二吗啡啉。
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为苯二甲酸酯类、脂肪二元酸酯类或脂肪酸酯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再生料的塑料编织袋用丝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S01、取硅烷偶联剂1.2份,纳米石墨0.4份,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1.2份,顺酐0.7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0.4份,抗氧剂0.6份,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7份,助剂4份混合均匀制成助剂混合物;
SS02、取聚丙烯10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3-15份和再生料12份投入熔融室中,同时投入SS01步骤混合均匀的助剂混合物。
SS03、加热保持温度在230℃-250℃之间使得原料塑化成熔融状,挤出成薄膜,冷却后切成胚丝。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采用40-50℃的水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塑化成熔融状的保持时间为1-5min。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废料以及市场上的废旧编织袋进行回收利用,节约资源和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对废旧编织袋的回收处理,降低了废旧编织袋对环境的污染。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再生料的塑料编织袋用丝,塑料编织袋用丝包括:聚丙烯10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3-15份,硅烷偶联剂1-1.5份,纳米石墨0.4-0.5份,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1.2-1.5份,顺酐0.6-0.9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0.4-0.6份,抗氧剂0.5-0.8份,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6-8份,助剂4-6份,再生料10-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鹏飞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鹏飞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69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