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高效的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处理组合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6050.9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0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华;楚东原;陈明亮;冯华良;张召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3/06;C02F101/3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高效 垃圾 渗滤 液纳滤 浓缩 处理 组合 工艺 | ||
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处理组合工艺,所述组合工艺包括铁基絮凝沉淀处理、类电Fenton高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处理三个过程。所述铁基絮凝沉淀处理是通过控制铁盐投加量达到絮凝适宜pH,以强化絮凝效果。所述类电Fenton高级氧化中,是利用絮凝上清液残余Fe3+作为催化剂前驱物,使其对有机物降解的效果较普通电解得到明显提升。通过设置活性炭吸附过程,其可同时高效吸附前两步处理后剩余的小分子有机物和类电Fenton过程所产生的有毒副产物,最终实现浓缩液的安全高效处理,从而有效解决水污染控制领域中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处理难、出水毒性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水污染控制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的组合工艺。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对垃圾渗滤液的排放标准作了严格规定。为达标排放,全国大型垃圾填埋场普遍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纳滤-反渗透工艺(MBR-NF-RO工艺,简称全膜工艺)”,虽然可以保证尾水达标排放,但由于纳滤(NF)、反渗透(RO)仅仅起到物理过滤作用,所以在透过液达标的同时,会产生20-30%体积的膜过滤浓缩液。其中纳滤浓缩液难降解有机物及重金属含量很高,同时含有高浓度的盐分,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是全膜法工艺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
目前,纳滤浓缩液常采用回灌填埋场、膜浓缩、蒸发-结晶、絮凝沉淀-高级氧化等方法进行处理。回灌填埋场不能从根本上治理污染,且易产生二次污染问题。专利CN103964609A和CN1923875A公开了一种利用膜浓缩法处理纳滤浓缩液的方法,但二者均存在能耗及运行压力高,产水率低的问题,且新产生的膜浓缩液仍需处理,从而使处理成本增加。专利CN104211245A和CN103570157A采用蒸发工艺处理,其运行操作比较方便,处理彻底,且大部分污染物形成晶体,但该工艺腐蚀结垢问题严重,且运行费用高。高级氧化方法可借助于所产生自由基的强氧化性实现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逐渐成为专利开发的热点。专利CN105130088B、CN104478157B和CN104478157A均采用包含絮凝沉淀-高级氧化的组合工艺处理纳滤浓缩液,但上述两步物化处理不能使纳滤浓缩液达标排放。为强化处理,前两个专利在明显降低有机负荷和提高可生化性后排入生物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而专利CN104478157A采用两步高级氧化,即电解和臭氧氧化串联工艺进行处理,虽可强化效果,但浓缩液中腐殖酸同时会与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氯反应生成有毒副产物,导致更强毒性。因此,开发一种用于纳滤浓缩液处理的高效且安全的组合工艺就显得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高效地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的组合工艺,该工艺能高效地去除渗滤液浓缩液中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污染,并明显降低有毒副产物的浓度,提高出水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提供的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处理组合工艺,本工艺包括铁基絮凝沉淀处理、类电Fenton高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处理三个过程,具体包括:
(1)铁基絮凝沉淀处理:根据本发明专利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处理组合工艺,首先向装有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的搅拌槽中加入聚合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中的一种或多种铁基絮凝剂,借助Fe3+的水解反应,适量铁基絮凝剂的投加同时为絮凝反应提供了适宜的pH条件,接着辅以短暂快速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或壳聚糖中的至少一种,并利用较长时间的慢速搅拌强化助凝效果。该絮凝过程可高效去除浓缩液中腐殖酸等有机物,同时借助于重金属与有机物的结合,实现重金属的去除。反应结束并静置后取上清液进入下一步处理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60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停车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停车位指引方法及物联网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