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子叶植物玉米和双子叶植物绿豆嫁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5615.1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3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云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06;A01C1/02 |
代理公司: | 宁夏合天律师事务所64103 | 代理人: | 郭立宁 |
地址: | 750002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子叶植物 玉米 双子叶植物 绿豆 嫁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植物品种嫁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子叶植物玉米和双子叶植物绿豆嫁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嫁接是指剪截植物体一部分芽或叶,嫁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二者成为新的植株。嫁接的优点可以使嫁接后的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更快,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更强,并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嫁接成活的难易从植物学上讲,亲缘关系越近的两种植物嫁接越易成活,这是植物的组织不同造成的。所谓亲和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够互相结合的一种能力。亲和力不高,特别是异种植物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成活率就很低。绿豆营养价值高,且清热解毒功效好,尤其是气候炎热的夏天,人们都喜欢喝绿豆汤解暑。但绿豆品种存在籽粒小、产量低的状况,要提高其品质和产量,就需要寻找异种植物、亲和力小的植物品种进行嫁接。目前还未发现这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绿豆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颗粒大、产量高的单子叶植物玉米和双子叶植物绿豆嫁接的方法。
玉米在植物分类中源于被子植物门的单子叶植物纲,绿豆源于被子植物门的的双子叶植物纲。它们的亲缘关系遥远,把单子叶植物纲的玉米和双子叶植物纲的绿豆进行嫁接,是“超远缘嫁接”。研究发现,三碳作物的光合效率低,四碳作物的光合效率高。将四碳植物玉米做砧木,三碳植物绿豆作接穗,二者进行嫁接,营养成分互补。这样就可以克服绿豆现有籽粒小、产量低的缺点,培育出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嫁接新品种。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单子叶植物玉米和双子叶植物绿豆嫁接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种子浸泡:将消毒好的玉米种粒在水中浸泡24-25个小时,绿豆在水中浸泡12小时;
(2)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入培养器皿中催芽,温度保持在20-25℃;
(3)用料准备:准备育种机质,沙子用开水煮好消毒,用育种杯将3/5的土和2/5的育种机质加水搅拌均匀,待用;
(4)嫁接:将玉米芽从胚节下方切断,把绿豆(接穗)从生根点上面切断,用合适的木签从玉米胚芽断面处插入,深度为0.8-1 cm,快速把绿豆接穗与玉米砧木切面紧紧贴合,通过木签将二者固定牢实;
(5)将嫁接好的苗放入装有育种机质的杯中进行预培,再用消毒过的沙土围好,防止接口感染;
(6)保持湿度在80-85℃之间,5天后接口愈合后,选择阴天或傍晚将嫁接苗移栽到田里。
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玉米与绿豆无性嫁接方法,可大幅提高绿豆增产的效果;
2、采用本发明方法嫁接玉米、绿豆新品种成活率高,品种皮实,抗灾、抗病能力强;
3、本发明方法将四碳植物玉米的优势融合到三碳植物绿豆上,为培育杂交优势强大的玉米绿豆新品种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单子叶植物玉米和双子叶植物绿豆嫁接、杂交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单子叶植物玉米和双子叶植物绿豆嫁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种子浸泡:将消毒好的玉米种粒在水中浸泡24-25个小时,绿豆在水中浸泡12小时;
(2)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入培养器皿中催芽,温度保持在20-25℃;
(3)用料准备:准备育种机质,沙子用开水煮好消毒,用育种杯将3/5的土和2/5的育种机质加水搅拌均匀,待用;
(4)嫁接:将玉米芽从胚节下方切断,把绿豆(接穗)从生根点上面切断,用合适的木签从玉米胚芽断面处插入,深度为0.8-1 cm,快速把绿豆接穗与玉米砧木切面紧紧贴合,通过木签将二者固定牢实;
(5)将嫁接好的苗放入装有育种机质的杯中进行预培,再用消毒过的沙土围好,防止接口感染;
(6)保持湿度在80-85℃之间,5天后接口愈合后,选择阴天或傍晚将嫁接苗移栽到田里。
所述的育种机质为发酵好的枯草或树叶。
所述的消毒的沙土的消毒方法为用开水蒸煮5-10分钟,再晒干。
下面是生长期(39天)的嫁接苗与绿豆原种苗生长状况对照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云,未经王玉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5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流器柜体级并联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缓冲电路及其显示装置